以虔誠之心創作 以執著之心育人
封麵人物
作者:曹寧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都有塗塗畫畫的天性,隻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興趣愛好轉為了其他,幸運的是王萬成保持了這種天性,一直在塗塗畫畫的路上行走,並對此保持著如火的熱情。
如果說繪畫是天性使然,是在追逐藝術,那麼王萬成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的熱情完全是藝術在推著他向前走。當看到那麼讓人感動、那麼純粹、深入民族骨髓的東西的時候,他所能想到的是用畫筆記錄下來,並把這種熱情融入他平時的教學中,“教學相長”一直是他的追求。看到王萬成那麼多次行走高原,很多人說他是一個苦行僧,而深入他的世界,我們發現他樂在其中。
記者(以下簡稱“記”):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西北的美術事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請您介紹一下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學現狀,在培養高素質的藝術人才方麵有哪些計劃?
王萬成(以下簡稱“王”):受益於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西北的美術事業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不斷湧現高素質的美術人才。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作為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同年誕生的學院,從一開始就和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可以說是偉大祖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更是獲益者。通過這些年對於優秀人才的引進,師資的結構性優化調整,目前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在保持較高教學水平的同時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西北高等美術教育單位中處於領先地位;專業設置高低搭配,現有繪畫、視覺傳達和環境藝術設計三個本科專業,藝術碩士和美術學兩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在教學上我們狠抓基礎、重視傳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驕傲地說在以人才論輸贏、以文化論成敗的今天,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做到了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廣納天下賢才名士。
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是保持嚴謹的重基礎、重傳統的教學思路,繼續引進高層次人才充實到師資隊伍裏來,以科研帶動理論、技法的創新,保持美術教學和創作的前瞻性。
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您平時的授課中,麵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您的創作和教學之間是否有衝突?
王:傳道、授業、解惑是為師者的本分,相信每一個教師在為學生解惑的時候,自身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美術教學更是如此!因為美術作品的創作是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個人的創造性行為,因受製於生活環境、成長經曆、學習方式等,每個人對於美術創作的理解都不一樣,而中國畫注重表現,注重主觀感受且要求更高,所以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少走彎路,在迅速掌握寫意人物畫的造型手段及筆墨語言的同時,又能夠擺脫老師造型、筆墨語言的束縛,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要采用“拿來主義”:凡是好的東西,都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予以借鑒、吸收,隻要符合藝術規律,畫麵能夠成立,就可以大膽嚐試。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寫意人物畫技法的同時,了解自己,挖掘出與生俱來、本真的東西,有追求、有目標地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在進行藝術表現時將個人趣味、性格情感注入畫麵,這是最難的一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隻有這樣,學生在走出校門後,才能根據自身特點,自然而然地進行人物畫的創作,並具備提升的空間,這是給學生“真的活路”!
至於創作和教學之間是否有衝突,這個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些,但是通過教學以及和年輕學子的交流,我也受益頗多。年輕人代表著新的時代,新的時代要求有新的藝術作品與其相適應。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是中國人物畫創作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創造性勞動的美術創作,畫家隻有通過感受生活並在現實生活當中獲得真實感悟,才能創作出體現時代精神、生動感人的優秀作品。所以說教學也是“接地氣”的行為,“教學相長”一直是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