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藝術實踐深入分析
藝術實踐的問題之所以被提起,是因為現在很多的藝術院校在教育中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隻注重相關的理論依據,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起不到推動作用。因此,引領學生進入生活和社會實踐,不斷發掘其最真實平凡的藝術創作素材,將其融入思考,完善對各種現象的獨立認知。傳統的藝術教育模式和當今時代的需求已經有了很大隔閡,也就是說,單純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夠滿足這個時代對藝術教育的需求。自己不能夠在理論麵前成為藝術世界的局外人,要融入進行並產生共鳴,才能夠全身心融入到藝術世界中,完善藝術的體會能力和審美的觀念。養成這種藝術實踐習慣,就能夠進一步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靈感。所以,藝術的本質就是通過相關的活動來實現,是一種情感和靈感的結合,藝術心理學對此有著一定的研究,據觀察,藝術體驗方式和思維的發展有著本質的關聯。阿恩海姆認為,藝術的意義就是對生活本身最充實、最純粹的體驗。因此,藝術和生活是分不開的,藝術實踐也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生活實踐。對學生來說,不斷養成對生活的思考和洞察能力,才能夠具備藝術學習必要的品質和精神,培養對事物進行體驗和傳達的能力。
結語
藝術是美好的,藝術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因此,隨著社會的變化,很多的藝術元素和觀念也在不斷更迭創新,所以,藝術教育應該全麵結合時代背景,不斷完善相關的思維模式,理論結合實踐,實踐結合創新。對於創新藝術實踐,在我國的教育方麵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需要及時解決,並可以借鑒國外很多的成熟經驗。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對藝術的認知及對實踐的理解,才能夠明白藝術實踐的本質,成為能夠勝任藝術工作的人才。藝術是抽象的,也是有靈魂的,隻有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才能夠達到高度的審美表現。
參考文獻:
[1]劉明來.論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培育[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2]張波,高丹.淺析高師美術教育內涵[J].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6(9).
[3]沈娟.活用鄉土文化,優化農村美術課堂[J].成才之路,2010(27).
[4]徐國超.兩種生態美育範式的比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5]吳永強.藝術:意義的展露和自由的發現[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6]高波.論美術新課程教學過程的特征[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7]熊群.淺談美術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成功(教育),2008(6).
[8]王玉峰.中學美術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1).
作者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