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
高師聲樂課堂教學的重點,一定培養學生打破三種唱法(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的界限,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麵對中小學的非聲樂專業學生,使他(她)們掌握基本歌唱技能,為適應中小學歌唱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3.伴奏能力的培養
這一話題像是“舊話重談”,但即興伴奏在中小學很適用,它省時間、見效快,聲樂教育家俞子正曾經這樣描述,“即興伴奏可以烘托歌曲氣氛,幫助學生理解音樂,處理作品豐富歌唱、完善藝術表現。從和聲、情緒、色彩和意境方麵加以渲染,從音準、節奏、風格等方麵要求學生,激發學生歌唱的欲望,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提高聲樂藝術的表現力和聲樂教學質量”。③因此,即興伴奏在音樂課堂教學及課外藝術實踐活動中應用是不可缺少的。
4.組織活動能力的培養
由於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是多方麵的,除歌唱、器樂、音樂欣賞、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外,組織校內、外活動則是對中小學生進行音樂美育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方麵。結合慶“五一”“六一”、教師節等活動,根據中小學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相應安排教學內容,使高師聲樂教學培養的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
5.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培養
當下,音樂課程教學,越來越離不開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特別是針對於聲樂課程的教學,不同時期的聲樂作品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節省時間,效果直觀,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學唱心理,讓學生獲得情感愉悅、知識興趣、創作衝動和審美體驗,適應學生向善求美的需求,獲得理想憧憬等方麵的滿足,這是師範聲樂教育必備的理念。
上文通過對高師聲樂教學理念、聲樂知識結構、聲樂教學手段、聲樂實踐能力等方麵教學思路的分析,希望引起高師學校的重視。在實際工作中,把高師聲樂教學同中小學歌唱教學對接起來,實現高師聲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結語
隨著“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繼續推進,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作為以培養中小學師資為目標的高師聲樂教育,在此進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師聲樂教學不能僅停留在教授學生演唱幾首歌的學習上,更重要的是改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強化聲樂教學中五種能力的培養,實現從課堂—舞台—講台的質的轉變。同時,高師聲樂教學的發展,要“以人為本”,使學生在掌握全麵的音樂知識的同時,認識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的有機結合,加強聲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橫向聯係,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成為新世紀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使高師聲樂教學有一個良性、持續發展的前景。
(注:本文為《數字化模式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平台建設的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指導項目,項目編號:7837)
注釋:
①②高師《聲樂基礎教程》教材編寫組.聲樂基礎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3—64.
③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6.
作者單位:伊春職業學院音樂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