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行音樂“三親性”新識(1 / 2)

流行音樂“三親性”新識

學術論壇

作者:孔卓

【內容摘要】流行音樂以自身獨特的審美特征與藝術魅力獨樹一幟。文章以思想內容的親近性、藝術形式的親切性、風格流派的親和性為三大理論視角,對我國當下流行音樂的“三親性”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新觀點。

【關鍵詞】流行音樂 親近性 親切性 親和性

流行音樂在我國樂壇上,與美聲音樂、民族音樂共同構成“三足鼎立”的大格局。同時,作為改革開放以後從國外引進來的一種新興音樂品種,它又以自身獨特的審美特征,彰顯出獨有的藝術魅力,因而獨樹一幟,得到廣大受眾,特別是青年受眾的青睞與追捧。

認真考察研究個中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流行音樂本體所具有的“三親性”,乃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本文重新對流行音樂的“三親性”進行全新的解讀與剖析,以求對流行音樂進行全方位、係列化、深層次的研究,進而對流行音樂的創作、表演、欣賞,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係。

具體而言,中國當下流行音樂的“三親性”,指的是思想內容的親近性、藝術形式的親切性、風格流派的親和性。筆者分別進行研究與論述。

一、思想內容的親近性

流行音樂走紅的第一個原因,是其思想內容的親近性。

思想內容是中國流行音樂內部諸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題材、主題、形象、事件、情感等要素。而思想內容的親近性,也具體表現在中國流行音樂思想內容的各要素之中。

一是題材的親近性。題材作為流行音樂作品的原始材料,是整個流行音樂的基礎,它的親近性,也是流行音樂親近性的基礎。關於題材的重要性,德國大詩人兼詞作家歌德有過十分精辟的見解:“還有什麼比題材更重要呢?離開題材還有什麼藝術學呢?如果題材不適合,一切才能都會流費掉。”①流行音樂作品中以與普通百姓緊密相關的身邊小題材,形成了強大的親近性,例如《一封家書》《同桌的你》《常回家看看》《哨所裏的喇叭花》等,拉近了與受眾的心理距離,成為百姓心中的歌。

二是主題的親近性。主題是流行音樂作品主題思想的簡稱,是整個流行音樂作品內容的中心。它的親近性,重點是表現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普遍問題,從家務事、兒女情中反映其思想意識與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等。例如《小草》《好大一棵樹》《愛的奉獻》《擁抱明天》等,都以主題的平民化形成巨大的親近性,因而備受受眾歡迎與喜愛。

三是形象的親近性。形象是流行音樂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然而,“正因為音樂形象的特殊性,使得音樂欣賞與其他藝術門類的欣賞迥然不同……音樂形象通過音樂音響作用於人們的聽覺,給人以強烈的情感衝擊力,使聽眾產生聯想和想象,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藝術形象。”②因此,流行音樂正是以其形象的親近性形成巨大的親切性的,例如《塞北的雪》《鮮花》《信鴿》《紙飛機》等,都以平凡的音樂形象形成非凡的親近性,與百姓心貼心。

四是事件的親近性。流行音樂中的許多故事也選自民間,以此形成強大的親近性。例如《冰糖葫蘆》《前門情思大碗茶》《霸王別姬》《杜十娘》等,都是成功的例證。

五是情感的親近性。情感更是流行音樂的生命與靈魂。流行音樂正是以其情感的真摯自然、平實厚重而成為親近性的亮點與支點的。在這方麵,更有許多成功的例證。例如表現愛國情的《我的中國心》《我們擁有一個名字——中國》;表現愛鄉情的《夢裏水鄉》《情哥哥回家鄉》;表現愛民情的《中國娃》《公仆讚》;表現朋友情的《朋友》《幹杯,朋友》;表現愛情的《愛如此神奇》《糊塗的愛》,如此等等,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