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中國流行音樂思想內容的親近性,是其成功的基因與基礎。
二、藝術形式的親切性
流行音樂走紅的第二個原因,是其藝術形式的親切性。
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二者相輔相成、完美統一,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並反作用於內容。既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流行音樂思想內容的親近性與藝術形式的親切性是同步一體的。
流行音樂的藝術形式主要包括體裁、結構、語言、手法等要素。而藝術形式的親切性,也具體體現在上述各要素之中。
一是體裁的親切性。體裁指流行音樂作品的式樣,中國流行音樂以體裁中的抒情歌曲為主,並以此形成強大的親切性。例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知心愛人》《輕輕地告訴你》《眼睛濕濕地》,都是抒情歌曲,以情感的真摯、純潔、細膩、豐富打動人心,形成強大的親切性。
二是結構的親切性。結構是流行音樂作品的組織方式與內部構造,中國流行音樂的詞結構具有簡潔的顯著特點,並以此形成強大的親切性。例如《中國功夫》《中華民謠》等,其歌詞與曲譜的結構都十分簡潔。
三是語言的親切性。語言指流行音樂的文學語言與音樂語言(旋律、節奏、調式、調性、和聲等)。中國流行音樂,無論是文學語言(歌詞)還是音樂語言,都以通俗、平易、淺顯、簡單為特點,並以此形成強大的親切性。例如《一封家書》,以聊家常、書信體的歌詞與近似說唱的曲調,娓娓唱來,平實可親,具有鮮明的親切性。
四是手法的親切性。手法指流行音樂作品的藝術手法,主要有比喻、誇張、排比、設問、借代、對比等。中國流行音樂的藝術手法,也以簡單、平易形成強大的親切性。例如《纖夫的愛》,就運用了簡潔的比喻(以纖繩比喻愛情紅線)手法,令受眾感到十分親切。
由此可見,中國流行音樂藝術形式的親切性,是與其思想內容的親近性同步一體、水乳交融的。
三、風格流派的親和性
流行音樂走紅的第三個原因,是其風格流派的親和性。
流行音樂又稱“通俗唱法”,其實是一種聲樂流派而不是“唱法”。眾所周知,流行音樂誕生於19世紀後期的美國,作為一種音樂流派,它以現代風格為主要特征。
這種現代風格特征,主要有嗓音質樸,唱法多樣;語言通俗,不事雕鑿;節奏鮮明,載歌載舞;借助話筒,現場互動等。無論是甜歌曼舞還是勁歌狂舞,都以現代音樂與現代舞的緊密結合為主要風格特色。加之配以現代化的舞台燈光與鮮明的現場互動,遂使中國流行音樂深入人心、廣為流傳。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是風格流派的親和性使然。
注釋:
①愛克曼輯錄.歌德談話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11.
②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8—189.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