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神兼備 氣韻貫通(2 / 3)

二、幼師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有人認為,幼師學生隻要舞蹈、音樂、美術等技能課學好了,數學之類的文化課的學習不是非常重要。筆者認為,要學好舞蹈,必須要學好數學,數學是最高的藝術作品。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整個自然是依據數而成型的,所以數學是整個自然中第一位的東西,數的要素是所有事物的要素。因此,美也必然會受製於數的本性和力量”。④數學就是尺度、比例、對稱、和諧等,舞蹈中從舞者的形體到動作、從隊形的變化到舞台的調度都充滿了數學美。

1.對稱

對稱在數學上的表現是普遍的:軸對稱、中心對稱等。我們目之所及的對稱,是和諧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舞蹈藝術中美和對稱緊密相連。在舞蹈中,從舞者的形體,到節奏、動作、構圖,都充滿了對稱美。因此,在職業中專的舞蹈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稱的形體,很多舞蹈動作是左右對稱的,如在學習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山膀按掌位”“順風旗位”“揚掌位”等時,教師隻要教一個方向的動作,另一個方向的動作讓學生按對稱的原理自己練習,這樣,學生不僅對舞蹈動作印象深刻,而且還掌握了將來去幼兒園進行舞蹈教學的基本方法,進而讓學生了解對稱動作的感情色彩較淡,而不對稱的動作感情色彩則較濃。“最能撫慰人心的設計是連續型的對稱設計;而連續型不對稱設計則略帶刺激性。”⑤因而,在舞蹈創編的教學上,學生在選擇和編排動作時,如果要表現簡單的、內心平和的、觀眾易於理解的感情,可以采用反複的對稱動作;如果要表現誇張、激烈、較複雜的感情,則可以采用不對稱的動作。

2.幾何圖形

“從物質存在的形態上講,靜的藝術是空間藝術,動的藝術是時間藝術,舞蹈兼有空間的位置和時間的連續,是空間時間藝術。”⑥舞台是一個三維空間,舞蹈中的舞姿、隊形變化和舞台調度必須要符合一定的“幾何”原理。如芭蕾舞中著名的動作“阿拉貝斯克”,單腿直立或者半蹲,另一腿往後伸直,與主力腿構成直角,雙臂形成與腿相適應的姿勢,符合幾何構圖的原理。在群舞的編排上,為了追求構圖的完美,更強調隊形變化,有時在直線上、弧線上以各種動作舞蹈,有時又轉換成三角形、菱形、梯形、圓形和半圓形等幾何圖形。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麵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⑦因此,在舞蹈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隊形的編排,提高學生對幾何圖形的進一步認識,並在舞蹈的編排上進行運用。如10個人的群舞,可以運用三角形、兩橫排或兩豎排等幾何圖形,也可以運用五角星形或者更複雜的圖形,使隊形的變化新穎別致,富有美感,在運用這些幾何圖形時能變化自如、推陳出新。又如,在學習幼兒雙圈集體舞時,可以把全班人數分成兩組,一組在裏圈,另一組在外圈,要讓學生明白兩個圓圈是有大小的,在沿逆時針方向行進時,裏圈的應該舞步小一些,外圈的應該舞步大一些,這樣才能使裏外圈保持協調一致。

3.黃金分割

在數學中廣泛運用的“黃金分割”,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人類最熟悉自己,勢必將人體美作為最高的審美標準,因而對舞者的體型有嚴格的要求。首先人體要符合美感,除了具有標準的臉型外,身體各部位的比例也要符合“黃金比”。除身體符合“黃金比”之外,更重要的是舞台構圖要符合“黃金比”。 我們一般把舞台平麵分成台前、台中、台後、台右前、台右側、台右後、台左前、台左側和台左後9個區域,而台中區域的周邊正處在接近“黃金比”的位置,在這些位置上時舞蹈不僅能引起觀眾的注意,而且最能給觀眾以美感,所以在設計動作和舞台調度上,要合理運用“黃金比”的這些位置,使舞蹈的編排設計更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如,在兒童舞蹈《小蝴蝶》的教學中,選取一個典型的舞台構圖,讓學生分析比較,說一說構圖的基本原則,除了運用了對稱、幾何圖形以外,更重要的是運用了黃金分割的原理,才使構圖符合我們的審美要求。通過持之以恒的訓練,不僅學生數學方麵的基本知識得以鞏固,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運用這些數學知識,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

三、幼師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幼兒衛生學、心理學等幼教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