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動畫民族性表現形式的思考
學術論壇
作者:張雄
【內容摘要】文章根據我國動漫行業發展現狀,從角色設定、美術風格、音樂應用三個層麵闡述我國動畫表現形式的民族性問題,並以東西方文化差異為參照,對動畫在表現形式上走民族化特色道路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同時,通過對我國民族文化的點評,幫助動畫從業人員更好地運用民族文化元素進行創作。
【關鍵詞】動畫 民族性 角色 美術風格 音樂應用 教育
現階段,我國動畫企業自顧自埋頭製作的現象嚴重,有的是政府下達的行政任務,有的是為了參加評獎,有的是為了滿足電視台播出的分鍾數。因此,中國動畫從數量上雖然已超過日本,但內容和質量方麵在國際上還沒有地位。究其根源,是由於中國動畫企業過於追求經濟效益,不追求內涵上的廣度和深度,沒有認真地去思考和挖掘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民族性的表現形式上,沒有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學、照、搬、抄幾乎成了中國動畫的製作模版。《功夫熊貓》的全球熱播,中華民族的文化元素在動畫行業大放光彩,我們卻沒辦法維護知識產權。現在提倡民族文化的大自覺、大自信,中國動畫如何進行深層次的展現,是值得行業內從業人士認真思考的問題。
動畫的表現形式是作品內容和精神的載體。在普世價值觀前提下,人類共性很多,各種藝術形態都在挖掘。動畫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特色鮮明,我們獨特的民族性更能充分展示。動畫的民族性包括該民族的普世價值觀、生活習俗、民間審美、故事題材、服飾、飲食、民族語言、肢體動作等。筆者試從動畫製作的角色設定、美術風格、音樂應用三方麵思考我國動畫民族性的表現形式。
一、角色設定
動畫片是一個想象力非常強的藝術種類,角色不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完成的,而是由創作者創作出來的。角色的假定性、虛擬性、可塑性和誇張性,給創作人員的想象力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馳騁空間。創作人員在創作角色的同時,可以融入更多的意念,把一些能反映角色本性的東西充分突出到極點,把角色的性格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可以把創作理念毫無保留地寄托在角色身上。
麵對目前風行的日美風格的動畫創作現象,我們必須思考角色設計的民族性問題。由於世界觀、價值觀和文化的差異,東西方形成了不同的審美方式和藝術特征。在西方的思維模式中,世界是一分為二的,即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主觀世界的主體人,根本任務就是探索與征服客觀世界。西方人對事物和現象都進行著“精細的解剖”,在其宗教信仰中認為由於人類的罪惡世界將會毀滅。因此,很多設計的角色具有很強的理性精神和拯救精神。他們擅於利用先進的自然科學技術,角色的誇張、虛擬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因其帶有救世精神,普通人也能成為英雄去拯救世界,這些使得他們的角色很酷、精神內涵也有深度。在科學領域方麵,其領先於世界,又能把拯救社會、重樹人類信念的精神表達出來。所以,西方人的動畫角色容易打動年輕人,成為時尚。例如,變形金剛、蜘蛛俠等。在我國的傳統思想中,人與周圍世界是一種和諧、統一的關係。藝術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求得人與宇宙精神的合一,如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中國動畫《驕傲的將軍》《老狼請客》《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好作品。然而現在,我們隻是數量上的動畫大國,動畫片中缺少表現民族精神內涵的角色。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在神話的國度裏,人與神之間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換。神話能反映一個民族的夢想與精神世界,展示夢幻神話是動畫最擅長的表現形式。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中,有豐富的民族角色造型,其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而且體現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雙重內涵。譬如,《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三大少數民族英雄神話史詩。民族特色濃烈,角色鮮明生動,故事豐富多彩,是民族文化的寶庫。又如《山海經》《西遊記》《封神榜》,用動畫的形式表現獲得成功就是很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