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望奎“江北派”皮影戲演唱方式及發聲狀態研究(1 / 2)

望奎“江北派”皮影戲演唱方式及發聲狀態研究

學術論壇

作者:薑喆

望奎“江北派”皮影戲自清朝同治年間從河北灤縣樂(lao)亭傳入至今,已過去了140多年,曆經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沉浮,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麵臨著磨練和考驗,目前,僅有的幾名藝人均年事已高,在曲牌演唱和角色扮演上已經存在斷檔和空缺。這朵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的奇葩,已經瀕臨消亡,保護與搶救變得尤為重要。對於這些吹拉彈唱了幾十年的皮影藝人,在唱法與演唱風格及其發聲狀態方麵的研究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

一、地域差異決定了皮影戲唱腔的不同

皮影戲由於在我國有很多分支和流派,所以分布較廣,在不同地域長期演化過程中,其音樂唱腔的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劇、曲藝、民間小調等音樂體係的精華,也形成了眾多演唱方式與曲風各異的流派。比如河北、東北、山東一帶的各路皮影戲唱腔,它們的鼻祖都源於河北灤縣的樂(lao)亭皮影。但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本土音樂風格與口音、方言的影響,又形成了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腔和演唱方式。如河北的皮影戲,兼具了河北梆子的某些特性;北京的皮影戲,傳承了一些京劇的風格;山東的皮影戲,有山東快板和大鼓的韻味;東北的皮影戲唱腔,也多少受到東北二人轉和地方小調的影響,具有濃重的東北風味。

二、望奎“江北派”皮影戲奇特的演唱方式

江北派皮影戲曆經百年演變,在演唱方式上,早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和音樂體係的藝術流派。但江北派皮影戲從骨子裏來說,都始終脫離不了河北灤縣皮影戲的影子。河北唐灤地區獨特的“掐嗓唱法”就傳承到望奎皮影戲的演唱方式中。筆者曾見證了“江北派”老藝人用手指掐著喉嚨進行演唱的“奇怪現象”。但這也正是其獨特藝術魅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一)掐嗓唱法與傳統唱法的區別

在演唱的過程中,我們的喉部肌肉與咽腔之間要保持充分的放鬆,明白喉嚨放鬆的重要性,甚至在課堂中,教師會經常提醒學生“放鬆”喉嚨。但是江北派皮影唱腔的掐嗓唱法卻是使用外力來對本來應該打開與放鬆的喉部進行擠壓,並以此達到演唱高音的目的,這與傳統意義上美聲唱法的發聲理念完全不同。筆者曾與望奎皮影戲老藝人趙世奎進行過探討,由於其並沒有進行過專業的係統發聲訓練和理論學習,所以並不能講出這種唱法的發聲原理及依據,隻是說,以前傳下來的時候就是這樣唱,並且這樣唱已經習慣了。

(二)掐嗓唱法的理論基礎與科學依據

望奎皮影戲7位老藝人當中,隻有薛平昌曾在縣文化館工作,懂得板胡的演奏及初級樂理。他在形容這種獨特的演唱方式時,說:“隻要用手指掐住舌根,就能唱很高,如果不掐,唱著很累不說,還唱不上去”。筆者經過多次的觀察和資料查詢,了解到這種演唱形式其實很早就在北方皮影唱腔中出現。歌者在演唱中,會不自覺地用拇指和食指掐在舌根的後部,將頭部微微前伸,使咽部與食指之間形成強有力的對抗,在演唱過程中,他們會不斷地調整手指的鬆緊度,以適應音調的變化。

(三)掐嗓唱法的起源和操作特點

關於這種唱法的起源,在學者徐興信的一部著作中曾經提到,清道光年間,河北樂(lao)亭有個楊姓寡婦接下了由武舉楊德潤創辦的“侍衛府影班”。 楊寡婦重視人才,關心藝人。其影班的藝術水平居於樂亭影壇之冠。該社班的旦行演員郭老天20歲便名震四方。然而,正當其唱紅之際突然嗓子出現問題,為了恢複自己的嗓音,報答班主的關愛,郭老天堅持吊嗓喊聲。盡管如此,但收效甚微。後來他偶然用手掐著嗓子試唱,奇跡發生了,細膩悠揚的影韻脫口而出。郭老天又恢複了藝術青春,且品位更高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