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隨著內蒙古的文化演出團體在歐洲巡演,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反響都不錯。筆者感到,民族文化容易讓世界認可,是因為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音樂本身就是“世界語言”。蒙古族的音樂很特別,有幾千年沉澱的韻味。但是,我們的傳統音樂在讓世界人民欣賞的過程中,能準確傳達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與精神嗎?很多欣賞動畫的青少年的音樂鑒賞水平不高,翻譯後的漢語所表達內容失真情況嚴重,僅靠音樂能起到傳情達意的效果嗎?我國動畫在音樂表現形式方麵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動畫創作中要把音樂的特長發揮到最大,音樂能給動畫片賦予靈魂。日本動畫大師宮崎峻的作品體現著日本傳統文化,這與他的動畫音樂是分不開的,其動畫音樂的創作者久石讓功不可沒。《牧笛》《三個和尚》借鑒了中國的民間音樂,也獲得了成功。迪士尼讓動畫片有聲音,奠定了在此行業的領先地位。華特·迪士尼本人長期為動畫主角配音,並且每部作品都有主題歌。我國有許多優秀的兒歌、搖籃曲,我們在動畫創作中能夠汲取能量,好的主題音樂可以深化主題,引起心靈深處的共鳴。這使得我們的許多影視作品的主題歌經久不衰,膾炙人口。
音樂是無國界的,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說著怎樣的語言,聽見好的音樂,都會與創作者共鳴。好的動畫也是無國界的。動畫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因此,快樂的、上進的、愉悅的音樂可以讓孩子在娛樂中受到啟發、教育、感觸,更好地滲透創作者的初衷。
動畫製作中民族音樂的應用,是傳達美好心靈的途徑,在動畫創作中,創作者要注重動畫音樂的繼承、借鑒。筆者認為,在音樂應用方麵,運用民族音樂是動畫創作者的首要選擇,在融入時代元素的同時加上我們的創作,使民族音樂走向國際化的道路。
結語
中國動畫發展史積累了眾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案例,其中最顯著的共同點就是,動畫發展的輝煌時期無一不是走的民族化道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絕不是孤立和片麵地把傳統的風格和樣式照搬繼承下來,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改變等諸多因素綜合發展而成的。因此,我國的動畫在傳承和發展的同時,要對傳統進行必要的揚棄,經過恰當的改進和取舍,這樣才能適應快速多變的社會需要。
任重而道遠,我們應多一點認真思考,少一點急功冒進;動畫創作者應專心做好藝術的思考和創作;企業家認真做好藝術家的市場引導與經濟後盾。要注意用藝術的靈魂吸引消費者的喜愛與支持。動畫教育以民族文化為中介,客觀上起著文化傳播、傳承的作用。教育傳播的文化是人類文化中最基本、最精華的部分,新生一代要掌握和傳承的正是這深層的精神文化。我們要靜下心來,在專業化的教育中錘煉人。我們期待,我國民族動畫的未來,縱可升華動畫文化史,橫可影響世界動畫界。
參考文獻:
[1]田磊.中外影視動畫民族藝術風格比較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2]曉鷗.從“哪吒傳奇”看中國動畫美術風格的發展[J].裝飾,2007(4).
[3]曉鷗.是民族文化的發展還是強勢文化的侵入[N].文藝報,2003—7—2.
[4]程幸培.淺談當代大學生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的意義及現狀[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2).
作者係華北傳媒專修學院院長、
內蒙古動漫遊戲協會常務副會長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