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美術專業素描成績評判
學術論壇
作者:鄧恩謙
【內容摘要】在對素描的評分難以有固定模式的情況下,是注意學生的模仿程度?還是注重其作品的創造性?或者是兩者都注意?文章從素描的本質、我國素描教育的現狀以及教師的工作等方麵入手,探討素描評分標準的主觀性及其評判標準的公正性,這對於我們今後素描教學的成功、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將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素描教學 評分標準 主觀性 創造性
每當論及素描課評定問題,我們經常會談到對學生素描成績的評定。相對於其他有標準答案的課目,素描教學的評定卻相對複雜,雖然在目前許多關於素描技法的文獻中都會論及評分標準問題,但是,當代越來越多的美術教育者提出,在評定學生美術成績之前,首先應當評定教師的成績,因為學生的素描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工作。
一、素描藝術的本質
在目前對美術專業的評判難有固定模式的情況下,簡單地為素描教學的效果定一個標準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科學的。素描作為一種審美經驗的表達,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賈克梅蒂認為:“首先藝術是一種觀看的方式。”①素描作為視覺藝術的基礎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兩種能力,一是敏銳地感受自然、洞悉自然的能力,二是對視覺信息有效表達的能力。
素描作為我國高等美術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程,有傳統素描和現代素描兩大類。如從表現的手法方麵來區分,還可將其歸類為藝術素描和設計素描等,盡管它們在表現的著眼點方麵各不相同,其素描的本質是共通的。就傳統素描而言,它的科學性可以通過精確的透視、嚴謹的造型、精確的解剖得到體現,在學生完成素描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感性與理性、整體與局部、表層與內部結構反複調整的過程,學生受到的是全麵平衡的訓練。這種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和表現手法,完全符合現代科學的方法論。但是,傳統素描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著自身的缺陷,因為它過於注重科學再現,其結果是單一的標準帶來千人一麵的問題。這種過分依賴對客觀事物描摹的方式,嚴重阻礙了個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素描的表現形式與內涵的界定。如果我們僅僅把素描理解為單色畫是不夠的,因為素描可以通過不同的媒介和空間組合成獨特的畫麵。事實上,今天的素描已經發展到了完全超越傳統的一個非常寬闊的領域,已經成為“在視覺藝術中除了色彩以外包羅一切的決定性因素”(安格爾語)。當傳統素描發展到了印象派階段,便進入了現代素描時期,這時素描的內涵被進一步認識和豐富,其“再現性”功能開始衰退的同時,它的“表現性”功能開始顯得突出。素描的功能不僅被人們用來再現物象結構、造型和空間,更被人們用來表現人類的情感和智慧。正是這種素描內涵的擴充,使得更多的美術教育者認為,我們應當從思維層麵上擺脫傳統素描觀的束縛,打開學生的眼界,激活學生的思路,在素描訓練中強調再現與表現相結合,使素描從被動再現轉向主動表現,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美國思想家馬爾庫塞指出:藝術的使命就是在所有主體性和客體性的領域內,去重新解放想象和理性……隻要不自由的社會仍然控製著人和自然,被壓抑和扭曲的人類潛能隻能以異在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藝術的本質所在,也為我們藝術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論依據。
二、中國當代素描教育現狀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蘇式”素描的中心位置開始消解,我國美術教育多元並立、中西碰撞的局麵開始形成。越來越多的美術教育專家提出,對待素描要像對待一門嚴謹的科學一樣,不能再按照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經驗主義的傳授。素描教學應該以一種係統的、科學的方式來進行。它的科學性可從以下三個方麵體現:第一,對美術教學原則和規律的認識應符合現代科學對人腦思維功能的認識。第二,美術教育的一般性原則和規律應以現代教育學的研究成果為指導,在此基礎上探索美術教育的特殊規律和原則。第三,美術教育的基本框架應建立在完整的基礎理論和係統科學之上。這一現代美術教育理論原則的提出,進一步推進了我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教育的改革。中央美術學院率先從上世紀80年代初在油畫專業建立了多個繪畫工作室,使不同流派風格的繪畫同時得到了係統化發展。中國美術學院於1991年引進了“具象表現繪畫基礎方法”,並於2001年創辦了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現象學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教師王中義、許江合著的《從素描走向設計》一書,使素描改革體係變得更加完備。許多國外畫家來華任教,使學員接受了不同流派的油畫、素描教學指導,我國素描教學形式多元化的局麵基本形成。盡管如此,由於傳統教學模式慣性的作用,以及滯後的藝術觀念所產生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喜好便是學生作品唯一標準的現狀依然存在。因此,如何轉變藝術觀念,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便成了當下我國素描教學的又一關鍵問題。美國心理學家格茨爾指出:創造性不僅用來解決那些人類生活已經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預見和研究人們不知道的問題。正是人類這種特有的創造力,才使人們從自己的蒙昧走向文明。顯然,創造性思維和藝術想象力才是現代素描教學的中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