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坎勒善用玻卡紙作畫,這種不吸水的紙在顏料幹了以後能產生一些富有肌理效果的形象,成就了一種獨特的水彩畫風格。這種畫法解構了傳統水彩畫的“寫生性”特征,使其作為一種藝術語言與人的精神性關聯起來,可以說是一種繪畫媒介的變革與創新。畫家徐國燕也采用了白卡紙進行藝術創作,用其本身固有的緊密點狀肌理來表現各種色彩與形態,整個畫麵柔和自然,更有畫家孫寧的“布上水彩”,打破了傳統的紙上作畫,采用棉布作為依托材料,布上水彩的肌理效果層次豐富,這些是紙上水彩無法達到的,作畫時間也不受約束。
這些突破,與其說是對中國傳統水彩藝術依托材料的解構,還不如說是對中國現代水彩藝術依托材料的重建與創新。
三、工具材料在水彩畫創作中的運用與創新
工具材料是一種依附材料,水彩藝術中主要使用水彩筆,筆的材料多由貂毛、鬆鼠毛、羊毛、駱駝毛、尼龍毛和小馬毛等做成。隨著時代變遷,創作中的一些畫家開始嚐試改用其他工具材料,狼毫、白雲、葉筋、毛筆、油畫筆、油畫棒、馬克筆、彩鉛、色粉筆、排刷、噴筆、刮刀等的使用,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獲。
畫家程及喜歡采用中國的毛筆,在宣紙上作水彩畫,畫麵一改傳統西洋水彩畫的風格與樣式,將西洋畫重寫實與中國畫重意境相結合,把中國水墨的技巧融入水彩,追求平光下永恒的美,穩重,內蘊深刻,建立了東西方交彙的藝術風格。講究筆墨的還有畫家華紉秋,他習慣用毛筆和墨作畫,喜歡中國畫筆觸的美學效應。水在紙麵上流動而擴展,水自然向低處流,這樣在同一色塊中可出現幹濕不同的狀況,從而出現不同的肌理。“諳造物之變幻,取各家之精華,抒胸中之激情,盡筆墨之情趣,得之於造物,而不為造物所製;訴之於筆墨,而不為筆墨所役,觸景生情,筆隨情縱。”
畫家王維新的作品有著很強的的東方審美情趣,用色上,不少作品大膽使用墨甚至是宣紙來畫水彩畫,直接用墨營造畫麵肌理,進而以墨入色,泛出高貴、雅麗、質樸的本真,清新而又厚重,透著一種具有明顯東方文化意蘊的蒼闊之感。還有黃增炎,一開始嚐試使用油畫刷,後來幹脆采用油漆刷畫水彩,刷子作畫,能剛能柔,粗細、濃淡、大小無處不可用,刷子刷出了強有力的邊線,使畫麵產生凹凸的錯覺,整個畫麵大氣磅礴,表現力極強,一掃普通水彩畫纖弱的風氣。有誌的中國水彩畫家,應共同創立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體係,“中國畫的意境氣韻、骨法用筆、水法墨法,甚至工具材料,都可借鑒吸收,為我所用”。
四、介入材料在水彩畫創作中的運用與創新
介入材料是另一種依附材料,它主要指結合劑、顏料以及其他輔助物等。水彩的結合劑主要是“水”,它是水彩藝術的核心與本質材料,也決定了水彩藝術作為一門獨立的畫種而獨具特色。介入材料中的顏料是色彩語言的承載物,為了適合水彩藝術特有的表現,特別製作了一種顆粒小、易溶於水的透明材料,而現代藝術家卻反其道而行,使顆粒粗、不溶於水的顏料以及其他繪畫用的顏料介入其中,創造出一種不同於傳統水彩畫的另類“透明”感。現代水彩藝術中輔助物可以是鹽、膠,還可是沙石、餐巾紙、油畫棒、鬆節油、化學劑等。水彩藝術中隻要有一點異樣材料的介入,都會產生奇妙的效果。各種不同的油性、水性、國畫顏料、丙烯、染料、蠟、酒精、洗衣粉、油、立德粉、漿糊、化學試劑等各類媒材混合使用,在當代水彩藝術創作中應用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