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材料在水彩藝術創作中的運用與創新
學術論壇
作者:楊文 龔力
【內容摘要】繪畫媒介材料是繪畫作品產生的物質基礎,是藝術表達的物質載體,對改變水彩畫麵貌,形成水彩畫的藝術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彩畫的發展離不開媒介材料的支撐,隨著水彩畫媒介材料的運用與創新,水彩藝術進入一個新的探索空間。
【關鍵詞】水彩藝術 媒介材料 藝術創作 創新
藝術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隻有注入新的血液,作品才能散發出時代的氣息,更加吸引觀者的目光。水彩藝術亦是如此,水彩畫在材料的運用上包容性強,為水彩畫家大膽探索新的媒介材料提供了基礎。媒介材料的變化和創新對藝術創作有著重大的影響,它突破傳統媒介處於隸屬地位的觀念束縛,創造出新的藝術語言。媒介材料的選擇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促進了畫家對水彩藝術的創新,給水彩作品帶來生命力和競爭力,並進一步形成新的繪畫風格。
一、傳統媒介材料對水彩畫創作的製約
傳統的水彩藝術創作中,一般都僅用水彩紙、水彩筆和水彩顏料進行幹畫、濕畫或幹濕結合畫法。但由於顏料的不穩定性,傳統紙張的脆弱性,使得作畫時不宜反複塗改,紋理也極易損壞,整體畫麵易“膩”易“髒”,失去水彩透明靈動的特性。水彩顏料雖然可表達透明流暢、水色交融的效果,但要表現一定的飽和度和力度,就顯得較為單薄,同時不能反複塗抹,尤其是畫麵的暗部,反複畫就容易使畫麵變髒。
傳統的水彩紙也存在許多不足,其製作步驟大多都經過了化學處理,因此,當受光照時間多或存放時間長以後,紙張容易泛黃變灰,畫上的顏料更會變淺或渾濁。市麵上大多數的紙都經不起反複多次擦洗塗抹,而在創作時,還是要經過反複的修改才能取得成功。傳統的水彩紙還有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不耐保存。這些不足使水彩畫在收藏界和拍賣市場上價格都不高,成交量也遠比不上油畫和國畫。
二、依托材料在水彩畫創作中的運用與創新
在水彩藝術中,紙材作為主要的依托材料之一被運用到創作中。水彩紙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彩藝術語言的表達。中國水彩從通草紙到後來的國產保定紙,再到現在選擇外來水彩紙,探索發展過程漫長,質量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手工紙,采用純亞麻,其雜質通過浸泡自然過濾清潔,不含木漿、化學藥劑與樹脂類等造紙常用的添加物,正麵塗了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動物膠溶液,能很長時間接受陽光的照射。
除了改進傳統紙,藝術家力求將傳統紙的屬性予以突破,為獲得特殊的視覺效果,在紙上做石膏底、牆漆底等,還有很多藝術家幹脆改用其他紙,如玻卡紙、素描紙、有色紙、高麗紙、宣紙等,甚至棉布麵、亞麻、木板、玻璃等其他依托材料,隻要有需要,各種媒介材料都可以用在水彩畫創作中。
為保持水彩紙的穩定性,使其不變色發黃,中國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王肇民在傳統水彩紙上先塗上一層白粉底,有效地增加了材料的可塑性,其效果頗具特色,並影響了一批後輩藝術家。英國當代水彩畫家唐·法雷爾的做底方法是習慣用凝膠和石膏粉在畫紙上根據對象的肌理紋路做底,整個畫麵顯得厚重而濃鬱。畫家黃增炎大膽研究各種繪畫媒材,對水彩紙進行加工,塗上粘性較強的薄層白色底料,塗料蓋在水彩紙上,改變了它的質地,不再吸水,又結實耐磨,易於清洗,堅硬的紙麵既保護紙麵日後不易變暗,同時利用刷了底的紙麵可以反複皴擦的特性,使得畫麵呈現厚重結實的效果。之後,許多畫家也開始嚐試在水彩紙上打底加工,立德粉加白乳膠、工業用劑、化學用劑等都成為畫家作畫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