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直麵寫生體驗的學生會感受到,寫生的過程就是創作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純客觀的被動地描摹對象,也不是純主觀的天馬行空般的肆意想象, 而是一種心靈與對象的認知和感應的投入過程,是比較、取舍、提煉的醞釀過程,也是表述、想象和再創造過程。在這個主觀見之於客觀的過程中,雖然畫者在一定程度上受製於寫生對象,然而畫者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會連同水色、筆觸、技法、趣味和意境等一一呈現出來。或注重畫麵情趣氣氛的營造,或突出人物個性特征的塑造,或運用獨具一格的表現手段,這其中都蘊含著畫者的創意思維。如懷斯把現場寫生當作創作來畫,把寫生本身從觀念貫穿到創作行為之中,賦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極強的精神性;查理瑞德則根據其創作意圖來運用縱肆瀟灑、輕鬆活潑的筆觸;薩金特在自然中畫出美的意象來,全無機杼的痕跡。
當然,采用“非寫生性”也不失為畫家和師生們藝術創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時候照片圖像也能為水彩人物的創作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水彩畫既具外形之美,又傳內心之格,是形、神、韻完美契合的藝術。在水彩人物肖像的寫生過程中,是否強調藝術想象作用的發揮,會直接影響到水彩人物作品的創意魅力。想象有再現的,也有創造的。藝術既是創造的,就要用創造的想象。有些學生的水彩人物作品感召力不強,畫麵平淡無奇,主要原因是他們完全拘泥於圖片,在色彩表現方麵不能夠做到與臨場視覺感受的色彩相對應,習慣於對照片色彩被動模擬,沒有激發藝術想象的作用,沒有在選擇提煉上,對用水、用色、用筆、氣氛的渲染和情趣的營造等方麵的創作意識加以強化,這樣必然會減弱畫麵色彩的即興性和藝術形象的生命力。
因此,在寫生過程中,學生對再現與創造這兩種藝術想象的厚此薄彼,會直接決定其藝術作品的效果集中程度和藝術魅力的創造。
結語
有人說,現在是圖像充斥的世界。無處不在的圖像正在大肆排擠著繪畫,但反過來,又能給繪畫以新的資源和刺激。今天我們為了提高水彩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和提升水彩畫藝術品位,討論“純寫生性”的直麵寫生在水彩肖像寫生過程中的魅力,並不是為了完全否定圖像照片在水彩畫人物創作中的作用。
丹納說,攝影是藝術,能在平麵上靠線條與濃淡把實物的輪廓與形體複製出來,而且極其完全,絕不錯誤。毫無疑問,攝影對繪畫是很好的助手;在一些有藝術修養的人手裏,攝影有時也處理得很風趣。
楊飛雲認為寫生是一個畫家必須經常持守的本分,是親近自然、體驗生命、錘煉畫藝的最佳方式,是畫家用畫筆和心靈直接觸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徑。
“純寫生性”重在直麵對象的寫生過程,這個過程有著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身臨其境,充滿挑戰,蘊含創意。通過解讀,可以形象並具體地使師生們認識到寫生在水彩畫教學中的地位。
在當下獲取高清圖像手段異常便捷的年代,藝術院校的師生要義無反顧地走出畫室,投入生活,回歸自然,回歸現實世界,回歸到直麵的寫生實踐中去。尤其是水彩畫教學,要改變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寫生課”而寫生的現象,平時要多練習,注重過程,講求效果,這既是迅速提高水彩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對創建水彩畫藝術品格力量刻不容緩的呼籲與藝術實踐。因為這對水彩畫藝術的發展,培養好人才,出精品、出力作,爭取更強有力的話語權,確立水彩畫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的更高地位,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丹納.藝術哲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朱光潛.談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3]汪曉曙.繪畫語言論[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4]查理瑞德.查理瑞德的水彩技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9.
[5]關維興.水彩臨本——人物[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6]劉向東,唐朝暉.水彩畫人物寫生教學[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
[7]楊飛雲.寫生的恩賜[Z]. 《回到寫生,麵對原典》油畫寫生作品展, 2010.
[8]陳丹青.回到寫生[Z].《回到寫生,麵對原典》油畫寫生作品展,2010.
作者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