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原研哉“白”的設計理念的認識
學術論壇
作者:周娟
【內容摘要】現代人生活方式的繁雜是否令我們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設計影響生活的方方麵麵,一種簡單的設計理念可以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生活認識和生活心態。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提出了“白”的設計理念,這是一個在“混沌”世界以及設計圈裏,以一種“熵”形式存在的,兼容了簡單和複雜,平衡了設計、科技和商業共同發展的一種理念,是生命和生活氣息的設計指導。
【關鍵詞】白 設計 熵 簡單
每當提到“白”,有些人會脫口而出“白色”,或者是一罐放在角落的白色顏料……現實世界提到“白”是作為一種顏色講,或者可以理解是其純潔的內涵。其實,這不僅僅是一種顏色,更多的“白”應該作為一種設計理念,或者一種設計態度來講。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對“白”提出了自己的創新理念,同時他對“白”的理念的執行始終貫穿在他的設計和教學生活中。
一、“白”的“空”和“滿”
“白”作為顏色是一種規避的色彩,可以說是無色。確實,在這個無論是現實還是網絡世界、媒體廣告或者是人們思想的一種聯想形式裏,世界充滿了太多的色彩,顏色的大膽運用已不是令人驚訝的東西。無論是一種事物、一種狀態或一個人,都能把“空”和“滿”做到極致,並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這都是偉大的。在“空”和“滿”、極致與極致的碰撞中,還能保持一種平靜的坦然,這時的“白”也許就有了一種“禪”意在其中孕育。
二、感受“白”的熵形式的存在
理解“白”是要找尋那個感受白的感覺方式。“白”是信息和生命的原祖。有一個概念叫做“熵”。“熵”是熱力學的一個概念,由魯道夫·克勞修斯提出。“熵”指的是體係的一種混亂程度,是混沌的一種概念。這個世界是混沌的,任何事物的結合體導致了世界的混亂交雜。在一片混沌的世界裏,人的內心渴求更多的是青山綠水、叢林綠草、清新氣爽的感覺。混沌是一片灰,“白”正是從灰色過渡而來,打破混沌就能得到簡單、清新的感覺,顯得彌足珍貴。人類在世界萬物中求生存,第一口向母親需求的正是白色的乳汁,此時的白不僅是珍貴的,更是一種偉大的、生命的延續。白從混沌中來,又時刻麵臨著這個混沌世界的汙染,這種勾起人類心中對短暫事物的憐憫情結,讓“白”的感覺方式顯得神聖。
感受“白”萬般燦爛中的勇敢坦蕩,感受“白”擁有巨大信息的容納性,感受“白”作為從混沌中來又即將被混沌打破的一種隨時可能消失的脆弱性。當真正理解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另一種“白”。這種白是一種理念、一種態度、一種思想。此時也就能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空”和“靜”。古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道出林的靜、山的幽是因為蟬噪、鳥鳴的鬧才突顯出來。“空”和“靜”也是從其對立麵“滿”和“噪”中體現出來。這種道理同樣能夠在“白”中體現出來。所以,感受到“白”的兼容複雜,它能夠將不同的曆史和國家的文化自然演示出來,還能感受到簡單的、不加修飾的、質樸的、親切的,散發出自然的、不加裝飾的美的“無”。
三、“白”在設計中的應用
腦子裏的“白”是什麼都沒有,就像一個小盒子,就是正方形的,但用刀切開會發現什麼都有,外表簡單、空無,其內心充盈、緊致。設計大師原研哉就是將所有的極致對立麵都融合在一起,用設計的方法作用於物體之上,想要表現的永遠是設計出的作品以最簡單、最符合人類的長期發展的方式,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最大利益。
在原研哉的日常設計和組織的設計活動中,值得重提的是他組織的“再設計”作品展。顧名思義,“再設計”就是將生活中原有的設計品進行重新設計,可以滿足原先產品的用途,亦可以大膽創新,設計出新的產品來。在這些再設計品中包括衛生紙、蟑螂盒、火柴,甚至是尿片的設計。人們一般用的衛生卷紙中間都是圓形的洞,在“再設計”的作品中,設計者緊緊抓住環保、杜絕浪費的宗旨,小小的改動將中間的圓形洞變成了方形,這樣在扯紙的時候會發生摩擦力,減少紙圈的滾動,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紙的流出。這樣的一個設計,抓住了“白”的兼容性、設計的目的性。因此,設計品可以很簡單,但設計的韻味必須十足,且始終能為人類生活著想,為地球的發展服務。
原研哉的設計作品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為公立刈田綜合醫院和梅田病院所設計的導視係統。在整個設計當中,他選擇了布製品,方便拆卸清洗,給醫院營造了衛生、為病人著想,且醫生不辭辛勞的好形象,讓醫院有溫馨似家的氣氛。在導視牌中,他更是大膽地運用紅色字體,並且放大,不是普通的安排在門角落,而是直接、明顯地置於地上,像主人一樣引領病患的行進。這種細膩的手法將原研哉“白”的理念發揮到極致。形式簡單,內容豐富,一點點的細膩,掩飾不住的是設計者的點點用心,以及其設計思想的真誠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