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重回領導視野(2 / 2)

楊楓來的時候,鍾成正在台上發表演說。

鍾成是脫稿演講,他在表達了感謝之意後,誠懇地說:“各位鄉親,河西村公路雖然隻有四公裏多,但它卻承載著河西人民通往外麵的所有夢想,承載著河西人民走向致富的所有希望。我們河西村民克服了種種困難,發揚了頑強拚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今天終於把它修建完工。我為河西人民感到自豪和驕傲。這是一條致富路,這是一條民心路。要想富先修路,公路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公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有了這條路,河西人民從此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難狀況,有了這條路河西人民實現夢想的信心更加堅定,邁向致富的步伐更加踏實。”

楊楓見鍾成風度翩翩,口才了得,不由得暗暗稱讚。她問旁邊的村民,講話的是誰。被問的人是村裏的桂花,桂花告訴楊楓:“這位是上麵派來的扶貧幹部。這次修路得虧了他。要是上麵早一點派他來,我們河西村早就脫貧了。”

旁邊還有一位村民補充道:“要是能多一些這樣能夠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的幹部就好了。可是,我聽人說,這個年輕人以前在城裏工作,但是因為上頭沒人,被貶了。這樣的人才要重用啊!怎麼能夠貶呢?”

楊楓又問:“那他在這裏無私工作為的是什麼?有報酬嗎?”

一位村民說:“還報酬呢?修路款都是他籌集的。他做的事賠本生意。”

楊楓又采訪了一些村民,了解了修路的一些情況。楊楓參加工作也有幾年了,她很少發現有這樣不計得失隻想為村民辦事的幹部,覺得這是一個好典型。

於是她連夜回去,製作了一個專題片。題目是《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河西村公路通車慶典暗訪》。

這個專題片的特點在於,它的影像材料都是暗訪所得,顯得很真實。以往一般是揭露社會不良現象是搞暗訪,報道先進事跡時卻是事先準備後再采訪,像是演戲一樣,大家覺得假。但這次報道先進事跡也搞暗訪,就顯得很與眾不同了。

專題片除了開頭部分播了一段鍾成的講話外,其他全是村民原生態的介紹。這也顯得很真實,很感人。

市委書記何誌雄看到了這個報道,很是讚賞。這段時間工作很忙,他幾乎都忘記鍾成這個年輕人了。最初的目的是想讓他先吃吃苦頭,然後再提拔他,好讓他對自己感恩戴德,培養他對自己的忠誠感。沒想到,他到下麵扶貧,真的幹出了成績。今天居然在電視上看到了他,說明自己的眼光不錯。

專題報告最後一句評價他也很讚賞,楊楓是這樣總結的:鍾成同誌個人做的雖然是賠本生意,但是他卻為我們賺回了民心,賺回了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