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一至三歲小兒的生活照料(1 / 3)

一、十至十八個月小兒的生活製度在安排一至三歲小兒的生活上,吃和睡是中心環節。除此之外,再配以其他活動,形成一定的製度。

十至十八個月的小兒,每天要進餐五次,兩餐間隔四小時左右。白天睡兩次;每次兩小時左右,晚上睡十個小時,一晝夜總計十四個小時左右。

生活製度舉例6∶00~7∶00:起床、大小便、洗手臉、早飯7∶00~9∶00:遊戲9∶00~11∶00:喝水、第一次睡眠11∶00~11∶30:起床、小便、洗手、午飯11∶30~13∶30:遊戲、喝水13∶30~15∶30:第二次睡眠15∶30~16∶00:起床、小便、午點16∶00~18∶30:遊戲(17∶00喝水)18∶30~19∶00:洗手、晚飯19∶00~20∶00:盥洗、小便、準備睡眠20∶00~晨6∶00:夜間睡眠、22∶30吃奶二、十八至三十六個月小兒的生活製度十八至三十六個月的小兒每天進餐四次,兩餐間隔四小時左右,白天睡一次,約兩個半小時左右,晚上睡十個半小時,一晝夜總計十三小時左右。

生活製度舉例6∶30~7∶30:起床、大小便、洗手臉7∶30~8∶00:早飯8∶00~9∶00:遊戲9∶00~11∶00:喝水、小便、遊戲11∶00~11∶30:洗手、午飯11∶30~12∶00:小便、準備睡眠12∶00~14∶30:午睡14∶30~15:00:起床、洗手、午點15∶00~18∶00:遊戲(16∶30喝水)18∶00~18∶30:洗手、晚飯18∶30~19∶00:遊戲19∶00~20∶00:盥洗、小便、準備睡眠20∶00~晨6∶30:夜間睡眠三、要注童豐富一至三歲小兒的活動內容一至三歲的小兒隨著年歲的增長,睡眠時間逐漸減少。怎樣使小兒醒著的時候,保持活潑愉快的心情,既不產生厭倦情緒,也不過於疲勞呢?我們知道,小兒神經係統的特點是興奮容易擴散,而不易集中,不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所以在孩子玩的時候,活動方式要盡量多種多樣。例如,除了玩各種玩具以外,還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即便作不好,甚至給大人添了麻煩,但會使孩子覺得新奇有趣,有助於孩子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千萬不要過分限製孩子的活動範圍,這也不準摸,那也不準動,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就厭煩。有的家長還認為少說、少動,成天處於消極,被動狀態的孩子才是乖孩子,聽話的好孩子。這是由於不了解兒童心理特點而產生的一種誤解,對小兒身心健康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四、培養小兒愛清潔、講衛生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應從小培養。

一歲至三歲的幼兒每天要按時洗臉、飯前便後洗手,晚上洗腳,女孩子要洗屁股,冬季要每周洗澡,洗頭一次,夏季每天一次。小兒一般都喜歡玩水和洗澡,但也要注意避免造成個別小兒對洗澡有反感。水沮一般在攝氏三十七度左右,成人手試著冷熱合適即可。洗頭時不要讓水流進孩子的耳朵和眼睛裏。對不愛洗澡的孩子,可在澡盆中放些能浮在水麵的玩具。理發最好由家長來作,因為大多數小兒都不喜歡理發,去理發館,人地兩生,很容易引起大哭大鬧。

培養小兒經常保持手臉幹淨,象嘴邊的飯粒,菜湯,鼻涕都要隨時擦淨。要培養小兒有鼻涕就感到不舒服,並能主動讓人擦的習慣。到一歲半就可經常提醒他用手帕自己去擦,擦不幹淨時,成人再幫助。手髒了隨時給洗,逐漸養成小兒自動要求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接觸外界機會最多,防護又最差,最容易受汙染,特別是東摸西摸到處玩耍的小兒。有人觀察,經常寄居在手和指甲縫裏的病菌有三十多種。

洗手最好用溫水,並一定要用肥皂,用肥皂比不用肥皂的殺菌效果要大七至八倍,用肥皂,手上的細菌能除去百分之九十左右。如果從一歲開始就培養孩子早晚和飯前使後洗手的習慣,到三歲時,一般就都能學會自己洗手了。

五、培養小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家長要注意從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例如讓一歲左右的小兒練習用碗喝水,繼而再用碗喝奶,學會不嗆。一歲半的小兒,就可以讓他練習自己用勺吃飯。開始時,小兒雖然用不好,可是又抓著勺不放,成年人可另拿一隻勺喂他,這樣既可讓孩子練習自己吃飯,又可保證孩子吃飽。穿脫衣服時,開始讓他配合著伸胳膊伸腿,逐漸培養孩子自己穿脫簡單衣褲。除了讓孩子逐漸學會處理自己的事以外,還要培養他幫助家裏做事,如取送一些簡單物品,幫助開門,關門等。在培養小兒的獨立生活能力時,成年人要隨時給予必要的幫助,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有些父母往往嫌麻煩,認為還不如自己幹省事,這樣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

六、一至三歲小兒的鍛煉方法冷水洗臉,洗手、洗腳:小兒身體的局部受寒冷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全身一係列複雜反應,從而增加小兒的耐寒能力。這與用溫水、肥皂洗手、洗臉的意義不同,前者主要是為了鍛煉,後者是為了清潔衛生。晚上盥洗時,還是用溫水好,避免由於冷水的作用,引起小兒神經興奮,影響睡眠。

冷水擦身:這是冷水鍛煉中比較緩和的方法,先把擦洗用的毛巾,在冷水中浸透,稍稍擰幹,從摩擦小兒的四肢開始,順序擦頸部,胸部、腹部,背部。擦過的和尚未擦的部份都要用幹的大毛巾蓋好。用濕毛巾擦完後,再用幹毛巾擦,開始摩擦時的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等,每隔兩三天降低攝氏一度,冬季一般降至攝氏二十二度,摩擦時的室溫以攝氏十六度至十八度為宜,如果因故間斷,重新開始時,應按間斷前最後一次的水溫,或稍高一些。夏季隨自然溫度用冷水擦身。有人主張在水裏加一些,鹽或酒精,比例是七十五毫升水,加十五克鹽或十五毫升酒精,鹽或酒精可作用於神經末梢,能加強神經係統的緊張度,這對增進小兒的健康是有好處的。

七、盡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居室是小兒生活的主要場所。由於季節和天氣的變化,室內的溫度,濕度和氣流等,經常受到影響。因為小兒身體的體溫調節機能還不太健全,如果室內的溫度過熱,過冷或驟然變化,都容易引起小兒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疾病,所以室內最好能保持適宜的氣溫。但室內的適宜氣溫的選擇,往往受著地區氣候,居民習慣和個體營養,健康狀況等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這裏隻是針對一般情況,提供幾點參考意見:(1)房屋朝向:如果條件許可,小兒的居室最好門窗向南,保證有充足的陽光,室內的陽光仍有殺滅細菌或降低其毒力的能力,對預防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季,會讓人感到溫暖、舒適。如果室內日照不足,居室經常陰暗潮濕,對小兒健康是不利的。在炎熱的夏季,特別是在南方,為了避免室內過熱,還要注意掛上窗簾遮蔭,或采取其他降溫措施。

(2)室溫:冬季適宜室溫在攝氏十六度至十八度左右,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增高或降低兩度也可以,因為醫學試驗證明,在這個溫度範圍,小兒皮膚血管舒縮狀況穩定,體內各項生理機能良好,小兒的感覺也最為舒適。同時,還要注意白天與黑夜的溫度差,最好不超過二至三度,取暖的爐子不要太靠近小兒。

(3)濕度: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有一定的濕度,冬春季節在地麵上可以經常灑些清水,或用濕墩布拖拖地。

(4)通風換氣: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在人數較多,通風不夠良好的居室內,常會出現一種難聞的氣味,尤其是剛從室外突然走進屋子的時候,最易嗅到,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會受到影響,身體抵抗力下降,特別是小兒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開窗通風換氣,供給居室大量的新鮮空氣,是保護小兒健康的重要措施。有資料證明,當室外溫度在攝氏八至十度時,打開等於地麵積五十分之一的窗戶,通風三十分鍾,可使室內空氣中的細菌汙染率降低百分之四十,而外界溫度在零下攝氏三至九度時,可降低百分之六十五。

有小兒的居室,一般在夏季和春秋季的大部分時間,要經常開著窗戶,冬季和秋末春初可利用通風小窗或風鬥式小窗換氣,通風小窗是設在窗戶上三分之一的地方,能夠單獨打開的小窗戶。風鬥式小窗的形式最好,其構造特點是下麵為軸,向內開放,回轉角度為三十度左右,窗框左右兩側有鐵製或木製夾板,室外的冷氣流經風鬥窗流向天花板,呈弧形下降,不直接向小兒頭部吹風,對下層氣溫的影響也不大。

在炎熱的夏季,既要特別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又要避免穿堂風的冷氣流直接吹向孩子。

(5)打掃衛生:每天清掃居室時,注意不要讓塵土飛揚。因為塵土上附有很多微生物,小兒吸進去容易生病。所以掃地前要灑些水,或將掃帚衝濕再掃,擦桌椅要用濕抹布,不要用撣子,因為用撣子等於讓塵土搬家,起不到徹底清潔的目的。床單和衣物等也要拿到室外去拍打和掃刷。

(6)室內的布置和布局:屋內的陳設除了必需的家具以外,如果能擺幾盆生機勃勃的花草,配上裏麵遊著金魚的玻璃缸,牆上再懸掛幾張色彩鮮豔、適合小兒年齡特點的畫片,這對小兒產生良好的情緒當然很有幫助。

對於可以下地行走的小兒,可在居室中劃分出一個安全的角落,這個角落最好距離火爐、開水壺、暖瓶等物品遠一點,也不要靠門窗,並且四周的物品最好沒有銳角,以免小兒不小心或摔倒後碰傷。在這個角落裏,可放上小桌椅,桌上擺好孩子喜歡的玩具、畫片、小圖書等,作為小兒每天活動的場地。小兒在這裏會玩得很愉快,並且認為這裏就是自己的小天地。小兒玩完玩具或看完畫片以後,家長要注意教育孩子把物品收拾整齊,以幫助小兒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八、為小兒選製合適的衣著和被褥(1)材料選擇:衣著和被褥是小兒生活中接觸最多和最密切的物品,小兒的皮膚特別細嫩,選擇衣服被褥的材料應以柔軟、不掉顏色。耐洗的棉布為最好,並隨著季節的不同,要求保持溫暖或涼爽。

(2)被褥和枕頭:要給小兒用單獨的被褥,不要與母親同睡一個被窩,這樣便於養成按時喂奶和小兒獨立生活的習慣。為了防止小兒踢開被子著涼,可將被子的兩角(接近頭部的那一頭)釘上兩根布帶,拴在床欄上。

褥子上麵的塑料布或者橡膠尿布兜等,都不要直接接觸小兒皮膚,中間應有墊子或尿布隔開。這樣,一方麵可以避免小兒皮膚過敏,也能避免因塑料布、橡膠等不吸水,尿液長時間浸漚小兒皮膚。作尿墊時,可在裏麵套進一塊塑料布,鋪時將有塑料布的一麵朝下,這樣既能保持褥子的清潔衛生,又能防止尿墊在塑料布上滑脫。

枕頭要扁小柔軟,有的北方人喜歡用高粱米、綠豆等裝枕頭,這對小兒是不適宜的,因為枕頭太硬,小兒長時間躺在上麵甚至會磨掉一圈頭發。一般以蒲茸,蕎麥皮,穀皮、木棉等裝枕心為好。

(3)尿布(4)衣服式樣:小兒的衣服應寬大、簡單,舒適,不限製活動。夏季最好多裸露身體,但要隨著氣候的變化注意給小兒增減衣服。冬季小兒可以穿一件厚度合適的棉衣,用大人穿舊了的棉毛衫作裏子,棉毛衫鬆緊性大,作棉衣裏既鬆軟又暖和,這比兩三件毛衣套著穿要舒服得多。

小兒的上衣可用和尚服式,不釘鈕扣,而用布帶鬆鬆係上。罩衣用背後開口式。棉背心和連腳褲要選用適合小兒的服裝式樣,這樣既保暖又方便。相反的如背心褲,北方多見,是背心與褲子在腰處縫在一起的服裝,不適合小兒穿,因為這個時期的小兒生長迅速,衣服來不及翻改,穿著就短小了,軀體沒有緩衝的餘地,容易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另外,小兒要有襯衣、襯褲和罩衣,罩褲,以便於經常洗換,睡覺時,要脫掉罩衣褲,防止將被褥弄髒。冬季睡覺時,要給小兒脫掉棉衣、棉褲,防止小兒起床後因突然減掉被子而著涼。

在北方,穿開襠褲的小兒,在寒冷季節,尤其是到室外,為了防止冷風直接吹入臀部,或孩子采取坐位時屁股太涼,可以作屁股簾,簾處作成夾的或棉的,上麵用布帶係在腰間。

小女孩最好不穿開襠褲,因不易保護外陰部的清潔,但為了避免孩子因控製大小便不準確而弄髒褲子,可以在開襠處釘上子母扣,大小便時一拉就開,便後再替她扣上。

冬季幼兒的棉褲可以開襠,而罩褲不開襠,褲腰處用鬆緊帶,孩子大小便時,就隻提拉外麵的罩褲即可,一方麵孩子不會感覺太困難,另外,也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5)小兒穿多少衣服合適?有的家長問,到底給小兒穿多少衣服算合適呢?我們認為在不同季節裏,小兒隻要稍多於一般成年人的衣服就行,成年人要經常摸摸孩子的小手和小腳是否暖和。另外,不要讓小兒隨大人怕冷或怕熱的習慣,而給孩子穿。蓋得過多或過少。

(6)鞋:鞋的質地應該較硬韌,鞋幫稍高,鞋底稍寬大,能略帶足弓和分出左右更好。不要穿鞋過早,一是意義不大,二是麻煩,等到九至十個月孩子學會了站立,慢慢學步時再穿也不晚。

幼兒的鞋最好是鬆緊口,或是一側釘上鬆緊帶,另一例釘扣子,成為扣袢式樣,這樣便於孩子自己穿脫。

九、沙發對小兒不宜沙發是一種軟體坐臥類家具,它具有美觀、舒適等優點,然而,小孩不宜坐。因為小孩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關節軟骨較成人為厚,關節囊較薄,關節周圍的韌帶薄而鬆弛,骨骼有機質含量較高,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很大,因此,這個階段是決定體形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坐、站、走都應當嚴格要求。一定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由於小孩腿短,坐在沙發上往往雙腳不著地。身體靠著沙發背,在重力的作用下。身體呈S形,脊柱彎曲呈弧形,這種姿勢對小孩的生長發育是非常不利的。又因臀部下陷,脊柱兩側肌肉、韌帶受力不均,還容易引起腰部肌肉慢性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