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接種疫苗(1 / 2)

4~6個月的寶寶需接種多種疫苗,需口服小兒麻痹糖丸,需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腦疫苗等。每次接種都有一定的時間和要求。

353.為新生寶寶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1)卡介苗(BCG)

接種卡介苗能預防結核菌感染。

新生兒出生一周內即可接種。寶寶若患有疾病,應推遲接種卡介苗。

BCG的接種方法是在左上臂三角肌處皮內注射,接種後2~3個星期會局部紅腫,大約4周結成瘡痂,有時呈膿痂,不要用力摩擦,輕輕擦拭直到自然剝落為止。

(2)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為B型肝炎遺傳工程疫苗。接種年齡為生後0、1、6個月,共3次,接種後一般無不良反應。接種完成後如查乙肝表麵抗體陽性,表示接種成功,可每兩年加強一次。

354.1~3個月寶寶預防接種

寶寶兩個月時,應服第一顆小兒麻痹糖丸,3個月時服第二顆糖丸,以預防嬰兒脊髓灰質炎。

355.4~6個月寶寶預防接種

4~6個月的寶寶需接種多種疫苗,需口服小兒麻痹糖丸,需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腦疫苗等。每次接種都有一定的時間和要求。

(1)小兒麻痹糖丸

寶寶滿4個月時,應口服第三顆小兒麻痹糖丸,至此寶寶體內產生了足夠的小兒麻痹症抗體,可維持2~3年。

(2)百白破三聯疫苗

百白破三聯疫苗從嬰兒生後滿3個月開始接種第一針,還需在出生後滿4個月和滿5個月時再各接種一次,即在嬰兒體內產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傳染病的抗體。

(3)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的第三針應在嬰兒滿6個月時接種。因為與第二針相隔時間較長,有的家長會忘記。如果第三針不接種,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果就不好,對乙型肝炎病的抵抗力會降低。

(4)乙型腦炎疫苗

乙型腦炎疫苗接種後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一般在每年4~5月份接種。

從嬰兒滿6個月開始接種。因為乙型腦炎疫苗是滅活疫苗,故基礎免疫接種時需要連續注射兩針,兩針之間應間隔7~10天。

356.7~9個月寶寶預防接種

寶寶滿8個月後要皮下注射麻疹減毒活疫菌。部分寶寶接種後有發熱,可持續2~3天,多注意休息喝水即可。

357.預防接種的注意事項

接種前的注意事項:

(1)從接種前3天檢查健康狀況。

(2)盡量避免外出,保持清潔。

(3)測體溫。

(4)帶好預防接種手冊和有關疾病掛號本。

(5)讓寶寶穿寬鬆的衣服。

(6)盡量由媽媽陪伴。

接種後的注意事項:

(1)接種當天讓寶寶在家休息、觀察。

(2)檢查寶寶的狀態,如有異常,可去看醫生。

(3)在接種手冊上做好記錄。

(4)當天禁止洗澡。

如有以下情況,是否接種可由醫生決定:

(1)感冒、發熱、出皮疹。

(2)過敏:過敏體質較嚴重的孩子應慎重接種。

(3)急性疾病:應待疾病恢複,並於1個月後再接種。腹瀉時要停止口服嬰兒癱糖丸。

(4)慢性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患兒應慎重接種。接種時,若能設法預防副作用,即無多大妨礙。

(5)抽搐、驚厥:預防接種時應注意有驚厥病史的小兒。若在1年內曾有上述症狀的小兒,在未查明原因前,同年不要接種。原因清楚後,也要和醫生商量,慎重接種。

(6)濕疹:避免接種卡介苗,濕疹處如附卡介菌苗的話,會形成嚴重的皮膚病。

(7)未成熟兒、難產兒、發育遲緩或身體虛弱的孩子應延期接種。

358.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

個別孩子在接種後出現一些異常反應或合並症,有時較為嚴重,必須及時處理。

接種異常反應的種類:

(1)暈針

注射後突然暈厥,輕者隻感心慌、惡心或手足發麻等,短時間即可恢複正常。重者臉色蒼白,心跳加快,出冷汗,甚至突然失去知覺。暈針與空腹、疲勞、室內空氣不好、精神緊張或恐懼有關。

(2)無菌性膿瘍

因吸附劑(氫氧化鋁或磷酸鋁)未被完全吸收,或接種部位不準,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液化而形成。一般於接種後24~48小時前後,可見注射部位有較大的紅暈或浸潤,2~3周後局部出現硬結,伴有疼痛,腫脹可持續數周或數月,隨之發生膿瘍、破潰,不易愈合。遇到這種情況應去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