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育兒新手爸媽而言,寶寶一舉手、一投足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是生理上正常、異常的表征,都是一個難解的“結”。很多媽媽認為1歲左右的小寶寶大多數時間處於睡眠狀態,所以讓他吃好睡好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並不然。
從小寶寶出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爸爸媽媽幫他喂食,穿衣服、換尿布、帶他四處走。尤其是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爸爸媽媽們,更是會非常擔心,為什麼寶寶會哭個不停?是餓了?困了?還是衣服不舒適了?總之,你會驚奇地發現,照顧寶寶幾乎成了你日常生活的全部。的確,嬰幼兒期是孩子重要的生長階段,也是身體器官發育、完善功能的重要階段。需要爸爸媽媽投入很大的精力來為小寶寶的茁壯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好皮膚護理,寶寶健康又美麗
初生嬰兒的皮膚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基本發育成熟,所以,它的功能和結構都與成人的皮膚有很大的差別。由於嬰幼兒的皮膚在構造和功能上還未發育完全,所以相對於成人來講,嬰幼兒的皮膚顯得更脆弱和敏感,感染的機會也相對增多,很容易引發各種疾患。在寶寶3歲前,特別是最初的一年裏,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重視寶寶皮膚的日常護理。
皮膚二三事
皮膚血管瘤是皮膚上新生血管形成的良性腫瘤,在嬰幼兒期較為常見,常於出生後1~2個月內出現,好發於頭麵部、軀幹及四肢,也可能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目前,皮膚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以同位素為首選,各種年齡都可應用,治愈率達98%。其原理是利用核素發射出的β射線,使局部病灶產生輻射生物效應,照射後微血管可發生萎縮、閉塞等退行性改變,由於隻在皮膚表層1~2mm處起治療作用,因此治愈後除有些色素沉著、減退或分布不均外,一般無疤痕。
皮膚視點
嬰幼兒的皮膚雖然和成人的皮膚在組織結構及功能上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
第一、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兒)角質層較薄,因而皮膚的滲透性較成人強很多,所以一些成人護膚品及外用藥很容易被吸收,從而產生不良反應;
第二、嬰幼兒汗腺較成人分布密集,但排汗功能較差。盡管這樣可以保存體內能量,但因汗液不能順暢排除,皮膚上會因能量和汗液的刺激而產生痱子;
第三、嬰幼兒的黑色素生成較少,抵禦紫外線照射的功能較弱,過度日曬會產生皮膚曬傷。同時因嬰幼兒皮脂腺分泌較為活躍,油脂分泌過多,給細菌及微生物繁殖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加上嬰幼兒免疫係統尚未發育完全,很容易發生皮膚感染,所以更要仔細嗬護。
專家方案
[幹燥、脫屑]很多剛剛出生的寶寶都會在手掌或腳底發生皮膚幹燥、脫屑的情況,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也不能說寶寶的皮膚屬於“幹燥”類型。大多數會在出生後的幾天內自行消失。
護理對策:可將少量的嬰兒油輕柔地塗在幹燥的皮膚表麵,使症狀得以緩解。
[粟粒疹]“粟粒疹”是在寶寶的鼻梁上出現一些白色的小斑點。
護理對策:千萬不要去擠壓它。因為這些小斑點是寶寶的汗腺和皮脂腺短暫阻塞所引起的,沒有大礙,數周內會自行消失。
[搖籃帽]有些寶寶在出生後的幾周內頭部會出現棕色有痂皮的斑,俗稱“搖籃帽”,有時會播散到寶寶的麵部、軀體或者尿布區,產生紅色鱗屑狀皮疹。看上去粗糙難看,但它不會給寶寶帶來痛苦。
護理對策:用嬰兒潤膚油沾濕斑塊,待數小時斑塊軟化後,輕輕梳理寶寶的頭發,去掉這些鱗屑,再用嬰幼兒專用洗發精或嬰兒香皂給寶寶洗頭。
[尿布疹]尿布疹是由於寶寶的大小便或者是布尿布洗滌時,沒有把肥皂水衝洗幹淨而刺激了寶寶的皮膚所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
護理對策:注意及時更換被寶寶弄髒或弄濕了的尿布;每次換尿布時,要用溫水洗淨寶寶的臀部;塗抹嬰兒護臀膏,若比較嚴重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加強護理。
[痱子]痱子是寶寶的皮膚在夏天最容易產生皮膚問題。
護理對策: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涼爽,用溫熱的水洗澡,保持寶寶的皮膚幹爽,也可以為寶寶塗抹一些嬰幼兒專用的痱子粉。如果痱子症狀持久、不能緩解,應去醫院診治。
知識導讀
(1)成人的護膚品通常會有一些美白、防曬、抗衰老等功能性成分,這些成分對嬰兒嬌嫩的皮膚會產生很大的刺激。而嬰兒的皮膚隻要做到滋潤、保濕就可以了。
(2)選擇嬰兒護膚品,要注意地區差別。如南方一些地區,氣候濕潤,甚至可以不用護膚品;而在北方,氣候幹燥,則要注意嬰兒皮膚的保濕護理。
(3)三種類型的嬰幼兒護膚品——
[潤膚露]含有天然滋潤成分,可有效滋潤寶寶皮膚。
[潤膚霜]含有保濕因子,為秋冬幹燥季節寶寶最常使用的護膚品。
[潤膚油]含有天然礦物油,能夠預防幹裂,滋潤皮膚的效果更強。
(4)選購嬰兒護膚品的原則是不含香料、酒精、無刺激,能保護皮膚水分平衡;不宜經常更換寶寶的護膚品,以免皮膚過敏。
TIPS:解讀2個關鍵詞
嬰幼兒的貼身衣服,常會直接影響刺激嬰幼兒嬌嫩的肌膚,因此,在選購的時候出了看麵料、做工等,還要注意標識上的兩個關鍵詞:
關鍵詞1:pH值
pH值是衡量酸堿度的指標。人體的皮膚通常呈弱酸性,標準規定: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pH值為4.0~7.5,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pH值為4.0~9.0。過度酸性(pH值低於4.0)的服裝在貯存過程中容易損壞;而偏堿性(pH值高於7.5)條件下,細菌、病菌繁殖生長較快而影響身體健康。pH值超出範圍的均為不合格產品。
關鍵詞2:甲醛含量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中規定,嬰幼兒服裝屬於A類產品,嬰幼兒用品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注明“嬰幼兒用品”字樣,同時標出“A類產品”。如果產品上標有甲醛含量,標準是:0~24個月的A類嬰幼兒服裝應為≤20mg/kg,大於24個月直接接觸皮膚的B類嬰幼兒服裝≤75mg/kg,非直接接觸皮膚的C類嬰幼兒服裝≤300mg/kg。隻要甲醛不合格,即表明產品有危險存在。
學會穿衣護理,保暖輕鬆兩相宜
“嬰幼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弱,便宜損傷。”古代先賢就已對小兒穿衣作出了告戒,可見,穿衣對嬰幼兒的成長和發育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麵對寶寶嬌嫩的身軀,或者聽著寶寶的啼哭,也是無從下手。所以說,買衣穿衣對爸爸媽媽們來講,的確是一門很有學頭的課程。
穿衣二三事
即使衛生條件和合格的衣物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一、上頸、手臂和腿部幾處的鬆緊帶是否太緊,拿掉衣服和帽子上的長繩,確定任何情況下寶寶都不會被衣服勒得太緊;二、衣服上的鈕扣是否縫緊,衣服上是否有別針,如果有,但看看是否屬於寶寶適用的安全別針;三、衣服上是否有鬆散的線(尤其是透明的塑料線),它們可能會纏住寶寶的手指或腳趾。
穿衣視點
背暖,就是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這樣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但不可“過暖”,否則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濕涼而患病。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當冷空氣直接刺激寶寶腹部時,寶寶就會肚子痛,從而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
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因皮膚神經末梢豐富而對外界最為敏感。所以,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而且,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能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所以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循環順暢。
心胸涼,穿著過於厚重,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肺為華蓋”,肺就像兩片葉子,它正常撐展,才能發揮吐故納新的功能。
專家方案
即便將合適的衣服買回了家,麵對嬌嫩的小身軀,麵對寶寶的啼哭,父母也常常變得手足無措,如果這樣,不妨試試下麵的程序:
準備好要更換的衣服,並按穿脫的先後順序一一放好,關好門窗,避免對流風吹到孩子。
[脫上衣]讓孩子躺在床上,先脫下一側衣袖,然後將孩子側翻轉至另一側;然後將衣服塞到孩子的身下,再將孩子翻轉過來脫下另一側袖子即可。套頭衣服可以先將衣服的下擺向上卷至胸部。一隻手拽住孩子的袖口並向上提起,另一隻手從孩子的衣服下擺伸進去,直至肩部,然後再拐到袖子裏,輕輕的將孩子的胳膊從袖子裏拽出,放在胸前,袖子被脫下。同樣的方法為孩子脫下另一側袖子。拽住衣服的下擺將衣服卷成一個圈,撐著領口從前麵穿過孩子的前額和鼻子,再穿過頭的後部脫下衣服。
[脫褲子]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一隻手從孩子的背後環繞至孩子胸前,將孩子輕輕的托起;另一隻手鬆開孩子的腰帶,輕輕的將褲子拽下即可。
[穿衣服]穿衣服的順序與脫衣服的順序相反即可。如果穿套頭衣服,注意別碰著孩子的前額和鼻子,尤其是眼睛,然後再分別穿上兩側的袖子。
注意事項整個過程均要動作要輕柔,避免弄傷、弄疼孩子。脫衣服時要先脫鞋子,再脫下身的褲子和尿布,然後為孩子穿上幹淨的褲子再脫上身的外衣、內衣等,最後穿上衣。
知識導讀
衛生球是人們用以保存衣物的衛生品,但嬰幼兒的衣物卻不宜放。因為,衛生球是從石油或煤焦油提練出來的有機物質再經過加工製成的,主要成分是萘和樟腦,都具有強烈的揮發性,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成年人由於體內具有葡萄醛酸酶能很快與萘和樟腦的成分結合,使之變成無毒性作用的物質,然後再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不會發生不良反應。對於嬰幼兒,其血液中的紅細胞內缺乏這種葡萄糖醛酸酶,所以當接觸和粘染萘和樟腦物質時,萘和樟腦被吸收到體內後,會使新生兒血液中的紅細胞裂解,從而發生血液性黃疸病,損害寶寶的健康。
TIPS:當心穿衣太多引發肺炎
據有些醫院統計,有很多嬰幼兒患上肺炎是由於穿衣過多引起的,這是為什麼呢?專家介紹說,類似這樣的患兒很多,主要集中在3歲以下。這些孩子家長普遍存在穿衣誤區,以為給孩子穿得越多,就越不會因受涼而引發感冒或其他病症。然而家長們的做法其實適得其反,孩子穿得過多,體溫調節中樞不穩定,一活動就容易全身出汗,貼身的衣服就會潮濕,外出受冷風一吹,馬上就會感冒。因此,在注意為孩子保暖的同時,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隨環境溫度變化調整衣服,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
關注視力保健,健康成長第一步
嬰幼兒時期,眼睛的發育雖然逐漸成熟,但是與聽覺、嗅覺、觸覺、痛覺等感覺以及運動功能比起來還不甚協調,自我保護能力還很差。如果嬰幼兒的視力受到損害,將會對嬰幼兒的身心的全麵發育帶來嚴重影響。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防護和保健嬰幼兒的視力,為寶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打下良好的基礎。
視力二三事
低視力和弱視都是視力低下,但兩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低視力是一個視力殘疾的概念,有其嚴格的標準,並且低視力一般都是某些眼部的器質性疾病所致;而弱視是指矯正視力不能達到正常,又無眼部任何的器質性病變。
嬰幼兒視力視點
人的眼睛是一個早熟的器官,視功能的形成和發展與年齡有密切的關係:新生兒的實力很差,眼球隻有無目的的運動;出生後1~2周內喜歡柔和的彌散光;2個月後孩子的眼睛能追隨的人活動而轉動;4個月後如看到色彩鮮豔的物品,能用雙手捉摸;6個月的實力還不到0.1;到8個月時,雙眼可以固視有趣的物品;1周歲後,能指出鼻子、眼睛瞪起管,並對飛鳥、飛機等產生興趣,走路時能躲避障礙物;2歲後,市裏達到成人的一半;5~6歲時,視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從而為入學和認識周圍事物提供良好的視力條件。
專家方案
對於如何為嬰幼兒視力保健,專家提出:
注意嬰幼兒營養
除了供給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外,以下幾類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含鈣食物 醫學專家們指出,鈣的缺乏是造成視力發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推薦:牛奶、豆製品、魚蝦、動物骨等。
*含鉻食物 鉻元素也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礦物元素,在眼球發育中的作用是使其滲透壓保持平衡,否則可導致晶狀體鼓出變凸,而成為近視眼。嬰幼兒每天約需鉻50~200g。推薦:穀物、肉類、乳酪及蛋黃等。
*硬質食物 經常給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嚼頻率與力度,可促進小兒視力的發育。推薦:胡蘿卜、水果、甘藍、動物骨、豆類等。
注意良好習慣
其實與其被動地保護嬰幼兒視力,不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對此,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幫助孩子選擇電視節目,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嬰幼兒雖然能從電視中學到許多東西,但專家經研究發現,被動學習對孩子大腦發育益處遠低於主動學習。父母應學會用其他方式娛樂。
*用外出活動代替電子遊戲。大家都知道電子遊戲損害視力,但苦於無法將孩子從遊戲機旁拉開。母親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外出遊戲,孩子不僅減少了玩遊戲機的時間,保護了視力,還鍛煉了身體。
*挑選精華讀物讓孩子閱讀。孩子眼睛過度疲勞,會使視力下降,尤其應注意每次時間不應超過15~20分鍾,這樣學習才符合幼兒學習心理,效果會更好。
*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閱讀姿勢,眼睛不要離書太近,要教育孩子看書時頭一定不要低得太低。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閱讀環境,尤其注意光線要充足,最好選用白熾燈,且保證光源固定不搖晃。
*給孩子設置一個適合他的“書桌”,保證其閱讀時有一個正確的姿勢,這對保護孩子視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知識導讀
DHA除對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外,還是視網膜光受體中最豐富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占視網膜脂肪總量的50%,為維持視紫紅質的正常功能所必需,對促進視網膜組織的發育,促進視功能的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孕期的最後3個月視網膜磷脂酰乙醇胺中的DHA逐漸增加與孕後期視網膜光感受器的迅速發育密切相關。由於母乳中含有較為豐富的DHA,因此,母乳喂養兒紅細胞磷脂中的DHA含量較高,其視覺誘發電位的敏感度較配方奶喂養兒好。可見,DHA對於嬰幼兒視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缺乏將可能導致弱視、近視或其他更為嚴重的視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