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嬰幼兒飲食護理(1 / 3)

營養對小兒的發育成長和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嬰幼兒時期,正確的喂養能保證正常發育和增強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讓小兒茁壯成長。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代謝旺盛使得嬰幼兒對營養的需要量較大。因此不僅要滿足營養物質的需要,還要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

母乳喂養,好處多多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和天然保健食品,是任何食物都無法代替的營養品。母乳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鋅及維生素的比例利於嬰兒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的大量活性免疫因子,使肌體對細菌、病菌的抵抗力增強;同時也不容易引起嬰幼兒腸道少量出血或者嬰幼兒濕疹等過敏現象。所以,越來越多的母親都樂意用自己的乳汁來喂養嬰兒。

母乳喂養二三事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國所有哺乳母親與她們孩子的節日,這就是中國母乳喂養日。但是,有關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的母乳喂養狀況依然不容樂觀。全國愛嬰組織曾在北京市範圍內就“有多少母親用母乳喂養自己的嬰兒”做了一個抽樣調查,結果讓專家們大為吃驚,接受調查的近百名年輕母親中竟然有50%以上表示自己沒有用母乳喂養孩子,看來還應加大力度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

母乳喂養觀察

母乳和獸乳相比,有如下優點:

(1)母乳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

(2)母乳緩衝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於胃酸參與消化,而且母乳在胃內停留時間較牛奶為短。

(3)母乳含優質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較多,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4)母乳具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作用。

(5)母乳分泌量隨小兒生長而增加,溫度及吸乳速度也較適宜,幾近無菌食品。另外,母乳喂養還能增進母子感情,刺激子宮收縮,加快產婦身體恢複,母親也較少發生乳腺癌。與母乳相比,獸乳中雖含有母乳中的某些成分,但在加熱過程中容易被破壞,而且人工喂養的食物和食具易被汙染,所以人工喂養兒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高於母乳喂養兒。因此,母乳是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

專家方案

母乳喂養學問很大,各種原因都有可能導致母乳分泌不足!專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母乳喂養的媽媽有幫助:

乳母的合理膳食

乳母膳食配製應根據其特殊需求合理安排。輕體力勞動婦女哺乳期每日應攝入12.5~13MJ(3000~3300Kcal)能量,蛋白質、脂肪與碳水比物能量比分別為13~15%,27%與58~60%,如糧食450~600g,蛋類50~100g,肉類100~150g,豆製品100g,牛奶225g,蔬菜400g(綠葉菜應占50%左右)。烹調方法應多用燒、煮、燉,少用油炸,食用時多喝湯。每日除三餐外、可適當加餐2~3次,餐間多飲水,因乳汁分泌與母乳飲水量有關。此外嬰兒多吸吮也是刺激乳汁分泌的有效方法。

特效催乳膳食

(1)章魚3兩洗淨,切成魚片;豬蹄1隻切成6~8塊,與章魚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水淹沒,用旺火燉至熟透。肉湯同吃,服5~7次即可見效。

(2)鯽魚1尾去鱗、內髒,豬蹄1隻切成6~8塊,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燉至熟透,肉湯同吃。

(3)鯰魚淨肉,雞蛋2隻煮熟剝殼。將魚、蛋放入清水中同煮至魚熟透,吃魚肉、雞蛋,喝湯。服3~5次見效。

(4)鮮蝦3兩洗淨去殼,豬蹄1隻切成6~8塊,放入砂鍋內用清水旺火燉熟,加入黃酒,肉湯同吃,服5~7次見效。注意:皮膚過敏者忌用此方。

(5)取花生仁2兩煮湯喝,每日1~2次,連服3~5日可見效。

乳母的心理護理及乳房護理

[重視乳母的心理護理]在分娩後的頭幾天,某些乳母因分娩時疲勞未完全恢複,下奶少或晚,新生兒體重下降,往往會出現煩躁、緊張、焦慮的心情,護理人和家人應抓住乳母情感變化,多給她們鼓勵和支持,並盡早地向乳母講解早期母乳喂養的一些常遇問題,消除她們的緊張心理,使母乳喂養取得成功。

[哺乳期乳房護理]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刺激排乳反射;哺乳中如嬰兒吸吮姿勢不正確或母親感到乳頭疼痛,應重新吸吮;哺乳結束時、不要強行用力拉出乳頭,以免引起局部疼痛或皮損;每次哺乳,應兩側乳房交替進行,並擠空剩餘乳汁,促使乳汁分泌增多,預防乳管阻塞等;學會手工擠奶和恰當使用奶泵,避免因手法與吸力不當引起乳房疼痛和損傷;哺乳期間乳母應戴上合適的棉製製胸罩,以起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環的作用。

知識導讀

有關專家表示,母乳中含有對於嬰兒大腦發育很關鍵的脂肪DHA。而DHA是大腦細胞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參與腦細胞的形成和發育,對神經細胞軸突的延伸和新突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可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參與大腦思維和記憶形成過程。另外,母乳中還富含利於嬰兒腦細胞發育的牛磺酸,有利於促進寶寶智力發育。所以,隻要條件允許,就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尤其是出生後6個月內要盡可能母乳喂養。

TIPS:小兒耳疾可能與非母乳喂養有關

最近,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母乳喂養能抑製特定基因,使嬰幼兒的耳朵不易被感染。研究人員收集了505名嬰幼兒的基因樣本,其中60%的嬰幼兒被歸類為中耳炎易感染者。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身上與發炎有關的3個基因的微小差別,其中兩個基因與耳疾風險有關,它們可以產生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細胞介素6(IL~6)蛋白,從而降低抵抗力,導致耳疾。但如果采用母乳喂養,這兩種基因的作用就會被削弱,使耳疾發生率降低。

掌握技巧,為母乳喂養加油

母乳喂哺既能使嬰兒得到最理想的營養,又能增加母子的感情交流。但母乳喂養需要很多技巧。所以,乳母喂養應學習和掌握哺喂知識和技巧,以便給寶寶充足的乳汁,讓其健康成長。

喂養技巧二三事

據臨床觀察,產婦對母乳喂養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尤其重要。凡是產婦重視母乳喂養者,多是積極配合醫護人員,設法盡快喂養,飲食狀況良好,情緒穩定,心情舒暢。而不願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時排空乳房內的乳汁,缺乏足夠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產素釋放終止,乳汁形成及分泌減少。所以,要想母乳喂養寶寶,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喂養技巧觀察

[生理準備]乳母的健康直接影響嬰兒的健康,因此乳母應該保證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平衡膳食、合理控製體重增長、戒煙、戒酒、遠離汙染物等等。

[心理準備]信心是哺乳成功的關鍵因素。接受母乳喂養教育的過程中,母親了解到需要做什麼。學習乳房如何工作的,熟悉各種哺乳技巧,加深了解母乳對寶寶的好處。這些知識將幫助母親避免發生問題,增強母乳喂養的信心。

[信息準備]了解泌乳和哺乳的生理基礎有助於母親建立親自哺乳的信心。如果孕期母親能夠隨時和周圍的人分享新的知識,多多溝通,就可以在寶寶出生之前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觀察其他母親哺乳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與成功母乳喂養的婦女多接觸也會獲得有幫助的信息。

[技術準備]母乳喂養是自然的,但是成功哺乳的技巧需要後天學習,所以,想要母乳喂養的媽媽一定要學會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專家方案

專家建議母乳喂養要按需哺乳,即餓了就喂,隨著月齡的增長,有的每2~3小時喂1次或3~4小時1次,一晝夜喂8次左右。3~4個月以後,嬰兒胃容量不斷增大。每晝夜約喂5~6次母乳,隻要嬰兒睡的安靜,母親不必喚醒他,清晨醒後再喂。

除此,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良好的哺乳姿勢

(1)嬰兒的頭和身體成一條直線,或略向後仰。

(2)嬰兒的身體麵向母親,鼻子對著乳頭。

(3)嬰兒身體緊貼母親。

(4)嬰兒全身得到支撐,而不僅僅是頭頸部。

良好的乳頭含接要點

(1)兒的下巴緊貼母親的乳房。

(2)嬰兒的口張大。

(3)嬰兒的下頜向前伸。

(4)嬰兒口上的乳暈比口下的乳暈露出來的多。

當看到嬰兒吸吮的動作緩慢且有力,表情輕鬆愉快時,媽媽就可以放心了,小寶寶一定會吃好吃飽的。

知識導讀

每次哺乳時最先分泌的乳汁稱為前奶,後期分泌的乳汁稱為後奶。前奶量大,而且特別稀薄,但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乳糖。嬰兒通過前奶能夠得到所需要的水分,因此,即使在炎熱的天氣裏,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也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後奶顏色偏白,含有大量脂肪,提供半數以上的能量,保證嬰兒獲得充足的能量。但是前奶和後奶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對嬰兒都很重要,每次哺乳時應該讓嬰兒吸吮一側乳房至少10分鍾,以保證嬰兒既吃到前乳,也吃到後乳。

TIPS:為什麼要盡早吮吸

新生兒斷臍後,於30分鍾內裸體放在產婦胸前,並幫助新生兒吸吮乳頭。吸吮反射是人的本能,此反射於出生後10~30分鍾最強,早接觸、早吸吮有助於母乳喂養的成功。吸吮還可以使產婦腦垂體釋放催產素和催乳素。前者加強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後者可刺激乳腺泡,使乳房充盈提早,延長母乳喂養的時間。

配方奶粉,讓寶寶更優秀

如果沒有足夠的母乳,那麼,配方乳喂養是較好的選擇,特別是母乳化的配方乳,可以大致上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但是,目前市場上配方奶粉種類繁多,魚龍混雜。爸爸媽媽們應學會如何選擇適合寶寶的配方乳。

配方奶粉二三事

嬰兒配方奶即俗稱的嬰兒奶粉,是指以乳牛或其他動物乳汁,或其他動植物提煉成分為基本組成,並適當添加營養素,使其總合成分能供給嬰兒生長與發育所需要之一種人工食品。由於不同年齡的寶寶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是不相同的。所以,優質的配方奶粉,會根據不同年齡寶寶的生理特點和對營養素的要求來分段配給,以滿足不同發育階段寶貝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