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離不開營養。嬰兒期的飲食營養是一生健康的基礎,科學合理地安排膳食結構,達到營養平衡,滿足機體的需要,是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作為父母必須予以重視,及時補充嬰兒所需的各種營養。
寶寶的營養,你了解了嗎
嬰兒的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礎,因此,嬰兒的營養必須予以重視。同時,由於嬰兒體內營養素的儲備量相對較小,適應能力也差,一旦不能及時合理地攝入某些營養素或者發生消化功能紊亂,短時間內就可明顯影響嬰兒的發育進程。
寶寶營養二三事
大腦在1~3歲期間發育最快,1~3歲的嬰幼兒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1~3歲的嬰幼兒身高、體重、內髒各器官等都在迅速的發展。如果把營養的需要按kg體重來算,嬰幼兒要比成人需要的多。因為他在保證本身的需要以外,還要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是,1~3歲的小孩如喂養不當容易出現偏食、厭食、挑食,所以,這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多用心,讓孩子吃好。
寶寶營養觀察
嬰幼兒對營養的需求是與其生理特點相關聯的。剛出生的寶寶身體十分孱弱,一哭一動、呼吸、消化、血液循環、排泄以及睡眠等都需要從食物中吸取各種營養素,以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
經醫學研究表明,1歲嬰幼兒每日每kg體重需要能量420kj,為成人的兩倍多(成人每kg體重需要45kcal的能量);3歲前嬰幼兒每日每kg體重需要蛋白質3g左右,近成人的3倍(成人每kg體重需要1.2g蛋白質)。所以說,嬰幼兒需要的營養素必須質高量足。
嬰幼兒的消化係統尚處於發育階段,消化能力較弱,加之乳牙要在兩歲多才長滿20顆。咀嚼能力很差,所以他們對食物的適應能力也很差,過硬、過多、過油,過冷或過熱,都可能導致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因此,這一時期嬰幼兒的營養應適應其消化係統的特點,選擇適合嬰幼兒消化吸收、營養豐富的食物,配合科學的喂養方法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使嬰幼兒從食物中攝取到充足的養分,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專家方案
根據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專家給除了這一時期寶寶的營養需求:
[能量]嬰幼兒對能量的需求相對較高,這些能量用以維持嬰幼兒的基礎代謝、各種活動和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其需要量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遞減。
[蛋白質]蛋白質是組織細胞的基本組成成分,對嬰幼兒而言,年齡越小,生長越快,蛋白質的需要量相對越高,這一時期約有一半左右的膳食蛋白質被用於滿足生長的需要。
[脂肪]嬰幼兒對脂肪的需要量也相對高於成年人,6個月以內嬰幼兒每日攝入脂肪的能量占總能量的45%。
[碳水化合物]對嬰幼兒來講,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有助於對蛋白質的保護,使攝入的蛋白質達到平衡以構建身體組織。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也是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不應小視:
鈣——新生兒體內的鈣含量約為體重的0.8%(成人約1.5%),生長發育過程中鈣的儲備較多,是嬰幼兒骨骼的發育的關鍵。
磷——在機體產生能量和肌肉收縮等生理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鈉和氯——調節體液的容量。
鉀——對於維持機體總平衡至關重要。
鎂——是機體許多新陳代謝過程所必需的礦物質。
鐵——正常新生兒有足夠的鐵儲存,可滿足4~6個月的需求。生後4個月體內鐵儲存逐漸耗竭,應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
鋅——新生兒體內本生鋅的儲備較少,當攝取不足時容易導致鋅缺乏而引起生長發育遲緩、腦發育受損、食欲不振、味覺異常、偏食等。
碘——據估計全世界約有8億人受缺碘威脅,我國約有4.25億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區,新生兒如果缺碘可致甲狀腺功能低下。
[維生素]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雖然人體對其需要量不多,但卻是絕不可少的物質。尤其是嬰幼兒,如果膳食中如缺乏維生素,常常會出現食欲不振、生長發育緩慢、智力低下、患佝僂病等疾病。
知識導讀
母乳一直被認為是嬰兒最全麵的營養來源,但嬰幼兒保健專家提醒,母乳喂養兒也應注意按時添加輔食,不然易發生營養素的缺乏,如鐵缺乏可引起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缺鋅乏可使嬰兒生長發育緩慢等。為此,4~6個月的小兒應逐漸添加輔食。如蛋黃、魚泥、肉泥等補充鐵鋅,讓營養搭配更均衡。
TIPS:寶寶營養不可濫補
父母們都知道,營養不良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唯恐自己的孩子營養不足,拚命給孩子吃這喝那,甚至濫用營養藥,結果適得其反。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原料之一,但過量食用蛋白質也會對身體產生很大危害,尤其是孩子,如過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不僅會增加肝髒負擔,而且易引起胃消化不良。長期下去,可影響嬰幼兒肝、腎功能,造成形體消瘦和免疫力下降,並增加以後發生直腸癌、胰腺癌、腎癌、乳腺癌、心髒病等風險。
蛋白質如此,其他重要的營養過多過剩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特別值得警惕的是,不遵醫囑,濫吃營養品常會引起中毒。另外,營養過剩和濫吃營養藥還是造成嬰幼兒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用營養藥物和補充營養時,應以科學為依據,根據嬰幼兒具體情況的需要,對症進補;切不可盲目亂補,損害健康。
會吃,寶寶才能營養好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身體的每個細胞都離不開蛋白質。可是一味追求高蛋白質,又會加重寶寶身體的負擔。因此,如何恰當合理地給寶寶補充蛋白質,是父母們養育寶寶的一個大問題。
蛋白質二三事
傳統印象中的“吃得好”,就是多吃魚、肉、蛋、奶、河海鮮等,因為這些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讓寶寶的肌肉、骨骼、皮膚得到良好的發育。但是,兒保專家提醒爸媽:應該認清“吃的好就是營養好”的誤區,除了要讓寶寶吃魚、肉、奶蛋之外,米飯、粗糧、蔬菜水果對於寶寶的健康也是不可少的。重要的是寶寶的營養要均衡,才能讓各種營養物質都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所以,要讓寶寶營養好,不是光吃些含有高蛋白質的食物而已,而是要膳食平衡。
蛋白質觀察
人體的肌肉、骨骼、皮膚,甚至負責生化反應的酶、激素及決定遺傳基因的DNA,都必須以蛋白質作為原料,可見,蛋白質對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形成是相當重要的。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在參與合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中,有些是人體不能自身產生的,必須由食物中獲得,這些氨基酸被稱為人體必需氨基酸。所以人體要從食物中獲取蛋白質來滿足生理機能的需要。
專家方案
對於小嬰兒,大多以乳製品作為主食,可以通過每天700~800ml母乳或配方奶,取得足夠的蛋白質。隨年齡增長,母乳和配方奶粉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了,因此可以由乳製品與其他食物一起補充蛋白質攝取。如對於1歲以後的寶寶,每天400~500ml乳製品+魚肉類100g(約等於大排半塊、或兩片魚肉)+豆製品類50~100g+蔬菜水果類各50~100g(約等於5顆小青菜或一根香蕉)+米飯類100g(約等於1/3碗的飯)。
另外,專家還特別提醒,其實蛋白質隻是寶寶營養攝取的一部分,其他如穀糧、蔬果等也是寶寶能夠健康發育的重要元素,最為重要的是保證寶寶營養攝入多元化、達到平衡膳食。
知識導讀
爸爸媽媽們常常擔心寶寶蛋白質攝取不夠,而一味地給寶寶吃些含高蛋白的食物、營養品,但專家提醒說,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寶寶的胃腸道很柔嫩,消化器官沒有完全成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蛋白質的攝取過量的話,容易有副作用,如蛋白質中的胺基酸代謝時,會增加含氮廢物的形成,加重寶寶腎髒排泄的負擔等。而長期吸收精細的蛋白質食物,會讓寶寶的消化功能得不到訓練和發揮。這樣,反倒影響了寶寶的健康,所以爸媽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一味追求高蛋白質,以免給寶寶身體帶來的太多負荷。
美食餐廚
什錦豆腐糊
[原料]嫩豆腐1/6塊、煮後切碎胡蘿卜末1大匙、調勻的雞蛋、肉湯各1大匙,肉湯各大1大匙。
[做法](1)將豆腐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去掉水分切成碎塊。(2)將肉末放火鍋內,加肉湯、白糖和醬油,煮至收湯為止。(3)放入調勻的雞蛋,小火煮熟即可。
[營養分析]豆腐是獲取植物性蛋白的佳品,其中蛋白質含量豐富,且小兒吃起來爽滑柔軟,易於吞咽。
棗泥花生粥
[原料]花生米20粒、紅棗5枚、大米30g,白糖適量。
[做法](1)將花生米洗淨去皮去,放火鍋中加清水煮至六成熟;加入棗繼續煮爛。將煮熟的紅棗去皮核後和花生米一同碾成泥備用。(2)將米淘洗幹淨放火鍋中,加清水煮成稀粥。(3)粥熟後,混入紅棗花生泥,並加白糖適量,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營養分析]花生是各類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僅次於豆類的食物,也是為寶寶補充蛋白質的不可多得的佳品。
香菇雞粥
[原料]大米50g、雞胸肉50g、香菇2朵、青菜2棵、食用油10g、蔥、鹽醬油少許。
[做法](1)將大米淘淨,香茹用溫水泡軟剁碎,雞胸肉剁成泥狀,青菜、蔥切碎。(2)油鍋熱後,加入蔥花、雞胸肉、香菇末翻炒,滴入少許醬油炒入味。(3)把水洗淨的大米下入鍋中翻炒數下,使之均勻地與香菇,雞肉等混合。(4)加入適量清水於鍋中,加蓋熬煮成粥,待熟後再放入碎青菜。(5)用少許食鹽調味即可出鍋。
[營養分析]雞肉是所有肉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肉類。另外,此粥中加入了各種蔬菜,營養豐富,可以為寶寶補充多種營養。
鈣質補充,讓寶寶更強壯
嬰幼兒正是身體長得最快的時候,骨骼和肌肉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因而對鈣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時補充,2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身體很容易發生缺鈣。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
寶寶營養二三事
嬰幼兒的骨骼更新是1~2年1次,而成人更新一次則需10~12年。由此可見,鈣對寶寶的體格發育是很重要,嬰幼兒時期缺鈣或因長期慢性腹瀉而影響鈣的吸收,將直接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導致佝僂病的發生。
寶寶營養觀察
鈣是嬰幼兒骨骼和肌肉發育必不可少的元素,通常寶寶缺鈣會有如下症狀,父母可以細心觀察,及早給寶寶補充鈣劑,以免影響寶寶的發育:
[多汗]機體缺鈣時常會引起一些列神經、精神症狀,如夜間多汗,即使氣溫合適,也會出汗,並伴有夜間啼哭、驚叫,哭後出汗更明顯等症狀。可能以為這是小毛病,其實這是寶寶缺鈣的警報。
[厭食偏食]據專家研究,各種營養素穿透細胞膜的能力都受鈣的控製,因此,鈣也控製著人體吸收營養素的能力。嬰幼兒如果缺乏鈣元素,很容易導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
[嬰兒濕疹]專家認為,鈣參與神經遞質的興奮與釋放,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有震驚、抗過敏等作用,在皮膚病的治療中,起著非特異性脫敏作用。因此,如果你的寶寶患了濕疹,在積極治療濕疹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鈣的補充。
[出牙不齊]牙齒是人體高度鈣化的器官,它硬度很高,能夠抵抗咀嚼的磨損、咬硬脆食物。如果缺鈣,牙床內質達不到足夠的硬度,咀嚼硬食就困難了。而嬰幼兒在出牙期如果缺鈣,也吃就會參差不齊,或上下牙不對縫,咬合不正,牙齒鬆動,容易蹦斷,過早脫落等。
專家方案
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混合或人工喂養,奶類應是嬰幼兒飲食的主體。0~5個月的嬰兒每天對鈣的攝取量為300mg,隻要每天飲母乳或配方奶600~800ml,便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到了4~6月時,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而5~11個月的嬰兒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mg,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為寶寶們補充鈣劑。
專家建議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除飲奶外,同時注意安排奶製品、骨頭湯、小蝦皮、魚類等富鈣食品。此外,雞蛋、豆腐不僅含有豐富的鈣,吃起來也又軟又嫩,特別適合給還不太會咀嚼的6個月左右的小寶貝吃。
知識導讀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為寶寶補鈣要適量,不能太多,如果給孩子補充過多的鈣,反而會導致孩子體內鐵、鋅流失多,因為鈣與鐵、鋅之間存在著相互製約的關係。
美食餐廚
奶油鯽魚
[原料]鯽魚1條(500g),熟火腿2片,豆苗15g,白湯500g,筍片25g;食鹽2g,蔥結1隻,薑片2片,黃酒15g,豬油50g。
[做法](1)將魚去鰓剖去內髒,洗淨,用刀在魚背上每1cm寬劃出人字形刀紋。(2)把魚放入沸水鍋中燙一下撈出,將皮、頭上血水、粘液燙掉,以去腥。(3)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加入清豬油25g,燒至七分熱,放入蔥薑爆出香味。(4)放入鯽魚略煎,翻身,灑入黃酒略燜,隨即放入白湯500g,冷水150g(放冷水的目的是色光好,解腥),豬油25g,蓋牢鍋蓋滾3分鍾左右,使湯白濃,調至中火燜3分鍾,燜出魚眼凸出,白木色,放入筍片、食鹽;(5)調回旺火又滾至湯呈乳白色,加入豆苗略滾,揀掉蔥薑,起鍋裝碗。筍片、火腿齊放在魚上。
[營養分析]此菜養血益氣、強筋壯骨、清熱明目,因含大量鈣、磷,對於骨質的發育有較好的作用,並能預防和治療嬰兒佝僂病、軟骨症等。
炒蝦皮豆腐
[原料]蝦皮10g、豆腐50g、蒜苗5g、植物油4g、蔥薑末、花椒粉、鹽適量。
[做法](1)將蝦皮剁成末,豆腐抹成泥,蒜苗切成段。把豆腐加入蝦皮、花椒粉、鹽混勻。(2)熱鍋放入油,甩蔥、薑末熗鍋,放入蝦皮豆腐泥,炒片刻。(3)放入蒜苗,炒勻即可。
[營養分析]蝦皮、豆腐含有豐富的鈣,它們一起炒成的菜營養豐富,寶寶多吃,有助於身體發育。
香香骨湯麵
[原料]豬或牛脛骨或脊骨200g、龍須麵5g、青菜50g、精鹽少許、米醋數滴。
[做法](1)將骨砸碎,放入冷水中用中火熬煮,煮沸後酌加米醋,繼續煮30分鍾。(2)將骨棄之,取清湯,將龍須麵下入骨湯中。(3)將洗淨、切碎的青菜加入湯中煮至麵熟;加鹽推勻即成。
[營養分析]骨湯富含鈣,同時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磷和多種維生素,可為正在快速增長的1歲以上寶貝補充鈣質和鐵,預防軟骨症和貧血。
心中有“鋅”,給寶寶大腦添活力
鋅是機體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更是孩子生長發育必不可缺的物質。一旦寶寶體內缺鋅,常常會挑食,甚至智力發育緩慢。不過隻要合理搭配寶寶的膳食,堅持膳食多樣化,便可預防鋅缺乏症。
寶寶營養二三事
雖然孩子缺鋅與現在米、麵加工過於精細有很大關係,但也不能全都歸因於此。如果孩子原本就吃得不夠,即使全部吸收,也很難達到正常水平。因此,挑食的孩子,尤其那些不愛吃肉的孩子,極其容易缺鋅。
此外,專家還提到了特別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就是長得太快的孩子也容易缺鋅。這是因為鋅是促進身高增長的重要元素,孩子長得太快,對鋅的需要量就會大大增加,如不能及時補充,自然也會導致缺鋅。
寶寶營養觀察
鋅具有加速生長發育、增進食欲、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有助於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和提高智力,促進身體各器官的發育,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如果嬰幼兒在飲食中不能攝取足夠的鋅,可引發皮炎,皮膚損傷後不易愈合,味覺遲鈍,食欲退化甚至產生厭食、智力減退等異常反應。一旦家長發現這些狀況,應首先想到孩子是否缺鋅,以便及早補充,以免影響孩子發育。
專家方案
對於不能添加輔食的嬰兒,因母乳中鋅的生物效能比牛奶高,因此,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如母乳不足,或母乳中鋅含量不足,可喂一些含鋅乳品。但嬰幼兒保健專家也提醒,雖然母乳含鋅量很高,但卻不易被吸收,因此建議4個月以上的寶寶添加些魚泥,避免營養不均。
對於不挑食的孩子來說,如膳食調配比較均衡,那麼,每天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鋅。研究證實,動物性食物中含鋅量比植物性食物中含鋅量高數倍,且生物利用率高。而精製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損失了相當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也包括微量元素鋅,因此不要人為米越精越好、麵越白越好。
對於生長發育中的嬰幼兒,應注意增加肉食、不要偏食。鋅一般在豬肝、瘦肉、豬腎、雞蛋、鯉魚及牛奶中較多。此外,花生、核桃、栗子等硬殼果中鋅含量也較高。
如果通過食物補鋅效果不顯著,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鋅劑進行治療,口服硫酸鋅和葡萄糖酸鋅均能取得一定療效。
知識導讀
大多數人主食吃米、吃麵已經是一種習慣,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在米麵中存在一種叫做植酸的物質,它能夠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從而使人體無法正常吸收,導致缺鋅。不過,存在於主食中的植酸也有一個特點,如果把它發酵,植酸就會減少,不再對鋅的吸收產生影響。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吃饅頭、麵包比吃米飯更有利於鋅的吸收。
美食餐廚
香馬蹄鴨肝片
[原料]鴨肝,馬蹄(荸薺);蔥薑、鹽、醋各適量。
[做法](1)將鴨肝批成薄片,放入開水中稍燙,用冷水過濾,瀝幹,加幹澱粉拌勻,使其表麵有一層粘性的薄糊漿包裹,再放入四成熱的油鍋中輕輕劃散,待肝片一變色即撈出瀝油。(2)將切成薄片的荸薺加入油鍋,略煸炒後立即加入香醋少許,以保持荸薺的脆嫩,再翻炒後撈出備用。(3)鍋裏加少量油,將蔥薑煸炒,再放糖、醋、湯水等調和品,兌成鹵汁後,略勾芡使其稠黏,最後把鴨肝和荸薺片倒入拌勻即可食用。
[營養分析]此菜富含微量元素鋅,色澤金紅,香味濃鬱,輕酸、甜帶鮮鹹味,肝片滑嫩可口,荸薺片脆爽。正在長身體的寶寶可以多吃。
五彩黃魚羹
[原料]小黃魚,西芹,胡蘿卜,炒鬆子仁,鮮香菇;蔥、薑、鹽、澱粉、胡椒粉、植物油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