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嬰幼兒家庭用藥及常見症狀的家庭對策(1 / 3)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生病,多數時候,家長都會帶寶寶到醫院就診,但是,對於一些常見的輕微疾病,如果家長掌握了正確的用藥方法,也可以在家裏自行處理。不過,在給嬰幼兒用藥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用藥誤區,以免給寶寶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了解小兒發育,合理用藥

嬰幼兒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及許多髒器發育尚不完善、旰、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藥一定要根據小兒身體發育情況,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小兒用藥特點二三事

不要迷信新藥和貴藥:有些病兒的家長往往希望醫生能開新藥和貴藥,認為藥越新越貴,則療效越好。更有甚者,還有少數病兒家長不帶病兒就去醫院點名要藥,這是不符合用藥原則的。其實藥價的貴賤,並不完全和療效成正比。就拿阿司匹林來說吧,這是用來治療小兒發燒的退熱藥,價格便宜,且療效迅速。而近來新研製的安比林、頭孢拉啶、美歐卡類價格較貴,隻對某種細菌引起的疾病有效,而且還有較大的副作用。因此它的適用範圍比較狹小。用這些藥來治療小兒最覺見的病毒性感冒,就稱不上是好藥了。

專家方案

(1)小兒體內各組織器官未發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解毒功能也較差,所以,用藥時應根據這些特點謹慎行事。

(2)有些藥物在成人或年齡大些的孩子可用,在嬰幼兒則不宜用,新生兒和較小嬰兒的肝、腎和某些酶係統功能均不完善,用藥時容易出現毒性反應。如抗生素類藥四環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一般不用,必須用時也應謹慎,稍大些的孩子使用時也應適當注意。

(3)小兒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一些興奮神經的藥物不宜使用,使用時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小兒對某些藥特別敏感,如嗎啡、可待因、杜冷丁等,使用時容易中毒,故不宜使用,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幼兒應禁用。

(5)小兒有新陳代謝旺盛,排泄功能快的特點。小兒的用藥量有的按年齡計算,有的按體重計算。成人所用藥物不可輕易給小孩用,有疑問時應去請教醫生。

知識導讀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最了解,用藥前應向醫生反映以下情況

[來診前是否已自行用藥]如已用,則需告之藥名、劑量、服用次數及服藥後的情況等。

[藥物反應史]凡有藥物不良反應史者,再次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就很高。

[變態反應性疾病史]如果小兒有哮喘、蕁麻疹等變態反應性疾病史,藥物不良反應往往較常見。

[肝腎疾病史]提供這類病史可讓醫生避免或慎重使用對肝腎有影響的藥物。

[遺傳因素]如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有遺傳性。該患者服用解熱止痛、磺胺、奎寧類藥物及吃蠶豆等,均可引起急性溶血。

謹記注意事項,用好小兒抗生素

新生兒、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期間,對抗生素敏感性強,用藥不當,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對新生兒、小兒應用抗生素時要特別小心。

小兒抗生素的應用二三事

抗生素不能隨便用。否則,一旦出現毒性反應其後果往往是嚴重的。如鏈黴素、慶大黴素損害聽神經而導致終生耳聾,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除了損害聽神經外還損害腎髒,氯黴素損害骨髓(即影響其造血功能),先鋒黴素對肝和腎都有損害。

此外,擅用抗生素,往往對醫生的診斷帶來困難。是否用抗生素要由兒科醫生診斷後決定。如一般感冒,不必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將會帶來嚴重後果。嬰幼兒用藥應首選口服劑型,其次是肌注,最後才是靜脈注射。

專家方案

(1)要嚴禁給新生兒服用氯黴素。因為即使小劑量的氯黴素也可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症。且新生兒、早產兒服用氯黴素時,很容易發生急性氯黴素中毒,嚴重者可在急性中毒症狀出現後幾個小時內死亡,醫學上則將這一中毒症狀稱為灰嬰綜合征。

(2)新生兒要嚴禁服用新黴素。因為服用新黴素可以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和耳聾。

(3)8歲以內小兒嚴禁服用四環素類抗生素。現已查明,即使短期內服用四環素也容易引起黃斑牙,甚至使乳牙及恒齒發育不良。還存在暫時性阻礙孩子的骨骼生長的可能。

(4)小兒要慎用氟呱酸。喹諾酮類抗生素包括氟呱酸、氟嗪酸等,是臨床使用廣泛、抗菌作用較強的一類抗菌藥。但用於小兒時,除能發揮正常的抗菌作用外,同時又可影響軟骨發育,對嬰幼兒身高發育不利。

(5)一種抗生素能解決就沒必要用兩種;能用普通抗生素就用普通的。用量和療程要依病情的輕重程度來定,也就是囑醫囑使用。切記不要自行加減藥物,否則會導致毒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段治療效果前功盡棄。

(6)嚴格禁止對6歲以下嬰幼兒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

(7)用藥期間,要按醫生的囑咐做必要的檢查,如化驗血和尿,檢查肝腎功能。一旦發現問題,應請醫生及時處理。

知識導讀

要嚴格按時用藥,抗生素有6小時1次、8小時1次或12小時1次的,這是根據不同藥物在人體內生效的速度不同而決定的,不能隨便更改。有的家長嫌麻煩,常將6小時用藥1次改為每日3次,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

注意不良反應,且莫胡亂用藥

當醫生為小兒開出藥品之後,其家長應當從醫生那裏獲知所用的藥有哪些不良反應及其和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一般說來,藥品對小兒的不良反應並不常見,其發生率約為2~5%。

藥物的不良反應二三事

當小兒服用多種藥物時,要注意分辨是哪種藥物或某兩種藥物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在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時,必須停用所有藥品,然後按每次增加一種藥的方法重新使用,直到藥物不良反應再次出現而停用某種藥物。

藥物的不良反應專家提示

[抗感染藥]青黴素除過敏反應外,鈉鹽大劑量靜注有時引起鈉負荷過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氨苄青黴素應用中,約有10%的發生腹瀉。四環素在體內存積於骨和牙質中,引起變色和釉質發育不全,在7歲以前是禁止使用的。紅黴素抑製茶堿類藥物的代謝,從而使茶堿類藥血清濃度升高到毒性水平。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以及小諾黴素可引起聽神經及腎損害。氯黴素可抑製骨髓造血、增加灰嬰綜合征的危險性。異煙肼可引起肝損害、神經炎、小腦功能障礙和驚厥。

[止痛藥和解熱藥]過敏性體質的嬰幼兒服用阿斯匹林可能發生假變應性反應,如支氣管痙攣、鼻炎和蕁麻疹;可待因可引起便秘。

[抗驚厥藥]苯巴比妥可使嬰幼兒出現倦睡。酰胺咪嗪量增加過快可引起倦睡、共濟失調和複視。苯妥因鈉血清濃度一旦達中毒水平,可出現小腦功能障礙和癲癇發作,因而一般不供嬰幼兒用;長期服用該藥可出現齒齦增生和多毛症。安定可使呼吸暫停、低血壓和心髒停搏,以直腸給藥為宜。

[止喘藥]舒喘靈可引起震顫、頭痛、頭暈、心悸和心動過速。茶堿可引起失眠、震顫、神經過敏、煩躁,劑量過大可引起全身性驚厥。

[抗瘧藥]嬰幼兒一般對其耐受良好,但有些藥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視網膜及視神經的損害。

[驅蟲藥]呱嗶嗪劑量過大可引起共濟失調、眼震和反射減弱。

[心血管藥物]狄戈辛的毒性表現為厭食、惡心、倦睡、視覺障礙和心律失常。心得安引起支氣管痙攣。速尿引起營養不良及低血鉀症。

[激素類]可以使小兒對感染性疾患易感性增加、向心性肥胖、多毛、高血壓等。

知識導讀

家長在給小兒用藥時,必須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的最初跡象,並立即停用有關的藥物,以避免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必要時可用某些對抗性藥品來消除藥物的不良反應,如狄戈辛中毒可用鉀鹽對抗;速尿的低血鉀症可合用保鉀藥安體舒通等。

謹慎細心,學會正確給孩子用藥

用藥時,要嚴密觀察小兒的病情變化及治療中的藥物反應。因為小兒具有病情變化快的特點,要隨時決定繼續用藥或調整用藥或調整劑量,使用藥更趨合理,爭取早日痊愈,減少或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小兒用藥二三事

要正確掌握用藥劑量,不要自作主張的增加用藥次數和劑量,更不要一天上醫院數次或換幾家醫院,迫使醫生不斷更換藥物。還要要正確掌握服用方法。

專家方案

(1)哮喘可以應用麻黃素、腎上腺素類藥物解除哮喘,但同時患心髒病的孩子就不能用,因為這類藥物可使心跳明顯加快,對心髒不利;又如患小兒感冒時,盡管速效膠囊療效快、服用方便而為感冒藥中的佼佼者,但嬰幼兒神經係統、肝髒發育尚不完全,用了速效感冒膠囊易引起驚厥、血小板減少或肝損害。因此在選用藥物時既要考慮疾病的需要,又要考慮藥物對小兒身體的不利因素。

(2)選藥時要有明確的指針。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小兒的具體情況,選用安全、有效、可靠、價廉、易得的藥物。不能用療效不確切的藥物,不要輕信廣告藥品,不要圖新藥、圖貴藥,因為新藥的毒、副作用往往需要長期深入細致的臨床調查研究,盡管新藥上市前都做了如對胎兒的影響、致癌、致畸、依賴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於時間的局限,還遠不夠。非那西汀在應用幾十年後,才發現長期應用可致腎乳頭壞死甚至腎盂癌的毒性反應。

(3)要掌握影響藥物的因素。如藥物劑型;給藥途徑(口服還是注射);藥物聯用的相互影響(用藥盡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網”的用藥方式);小兒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及精神狀態等。排除各種可能出現的幹擾,以期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4)避免濫用某些滋補和維生素類藥品。家長的動機是為孩子好,如病愈後讓孩子補補虛;在校功課多、學習緊,給予進補;讓孩子有高大的體格身材,避免“三等殘廢”等,有的人甚至和鄰居攀比給孩子進營養滋補,因而濫用如人參、人參蜂皇漿、冬蟲夏草、維生素A等。殊不知,這早一支、晚一支的補劑把孩子推向了病態,如人參蜂皇漿之類製劑是公認的激素製劑,這些補品製造出了性早熟,並已成為兒科的新疾病,目前醫學界對此束手無策,深感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