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飲食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吃飯時也總喜歡邊吃邊玩或邊吃邊看電視,很讓家長擔心。其實家長隻要對嬰幼兒的各種飲食問題進行善意的引導,問題都是能夠解決的。下麵是嬰幼兒常有的8種飲食問題及其對策。
[未能及時添加輔食]在嬰兒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沒有給寶寶適宜的鍛煉,使寶寶的咀嚼能力、味覺發育落後於同齡嬰幼兒。
對策:從嬰兒四個月起,隨著月齡的增加,要依據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原則,逐步添加輔食。
[零食過多]在寶寶添加離乳食品期間,發現了他愛吃的食物,以後就不斷地買回來。餐前零食過多,正餐自然也就吃不下了。
對策:父母一定要了解幼兒營養的知識,還要讓孩子懂得可樂雖然好喝,但是會長胖;果汁很好喝,但是會阻礙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玩玩吃吃]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愛吃飯,就采取了講故事、做遊戲邊吃邊玩的方式。結果適得其反,不但進一步分散了小兒進餐注意力,還易發生嗆食等意外。
對策:不妨嚐試一下鼓勵法。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就不理他;當他又拿起勺子吃飯時,立刻告訴他很喜歡他吃飯的樣子。
[食物品種過於單調]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消化吸收不好,總給他吃那麼幾種常吃的“安全”的食品,使孩子產生了厭惡情緒。
對策:菜的烹調方式也不要一成不變,應盡量混合多種食物,口味以清淡為主。哪怕隻有一枚雞蛋,也可以做成雞蛋餅、雞蛋羹、雞蛋湯,千萬不要總讓寶寶吃煮雞蛋。
[討厭某種食物的顏色]大多數嬰幼兒都不喜歡芝麻糊、發菜等黑色食物,同時,也不大喜歡一些新奇的,與平時飲食味道不一樣的食物。
中樞神經
對策:父母要利用適當的方式來吸引孩子,譬如設計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獨特的餐點、混合於孩子喜歡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來引導。
左腦
右腦
我生氣了
[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父母不能在幼兒麵前批評食物,或對食物表現出厭惡的情緒。即使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也應該拿出笑容來麵對,給孩子作出好榜樣。
對策:通常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周遭人物的行為舉止;一些不良的飲食和用餐禮儀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覺中學習到的。
[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驗]如果曾因吃某種食物而肚子疼或很不舒服,或者是在不愉快的情景下被迫吃東西。這樣就會使孩子對這種食物產生抗拒心理,並非常排斥它。
對策:父母要盡量避免在飯桌上斥責孩子,以免破壞進餐的氣氛。同時,也不要強迫孩子吃太燙的食物,否則會損傷寶寶嬌嫩的口腔黏膜;而經常吃過燙的食物,還有致癌作用。更不要留孩子一個人單獨吃飯。孩子吃飯時,必須讓他有個“伴”,如果沒有人陪,可以給他一個洋娃娃或卡通動物玩具扮演這個角色。
[父母太過在意]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在意自己是否吃飽飯,於是常常利用吃飯問題來“控製”“要挾”父母,提出諸多條件,如“你給我買什麼什麼,我才會吃飯”等。
對策:吃飯如果變成“籌碼”,問題就很難徹底解決了。其實父母對於孩子吃得太少或不吃的焦慮,主要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良、長得比別的小孩瘦小。但事實上,每個人的高矮胖瘦主要是天生的,隻要孩子健康,並不差人一等。因此也就無須太過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