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行車廠回“家信”(1 / 1)

自行車廠回“家信”

舊聞

叮零零,下班了。這時候,上海自行車廠電鍍車間拋光小組組長狄榮金高聲喊:“同誌們,快來聽家信!”組員們立即圍攏來。狄金榮開始念道:“親愛的工人同誌們:近年來,永久牌自行車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些地方不夠理想,最突出的是電鍍的光潔度較差,曲柄的防鏽力不夠強……”

沒等小組長念完信,組員李培富就說:“人民來信提得對,我們要向他們負責。”黃立誌接著說:“這就是黨委說的產品升級,提高質量呀。”原來他們早已發覺這些問題,經“家信”一提,心裏更為明白。最後,全組同誌一致表示:一定要把自行車零件拋得光亮如鏡,保證不生鏽才讓產品出門。

“家信”也引起工人們很多聯想。自行車曲柄防鏽力不強,是由於拋光手工操作,厚度不均所引起,要解決這個關鍵,必須實現自動化。林錫兆想起了本廠先進生產者蘇鴻來創造的自動曲柄研磨機,它既能用於研磨,為什麼不能用於拋光呢?把機上的砂輪換成布輪不就成了嗎?於是他著手和大家一道造了一台半自動化曲柄磨光機。新手楊耀庭聯想到工人文化宮包裝機械化的展覽會,創造了自動落料,阻止了齒輪摩擦。魯山榮聯想到年糕的木模,創造了一隻巧妙的拋光工具。

現在,拋光小組十條提高質量的措施,絕大部分都已解決了。他們可以拿出光亮如鏡的產品回複“家信”了。

(1961年3月11日《新民晚報》)

◆點評:什麼時候真能把客戶當家人,把服務當家務了,這個世界也就讓人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