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盟會裏的“丈夫團”(1 / 1)

同盟會裏的“丈夫團”

往事

作者:沈淦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總理之下設執行、評議、司法三部,黃興任執行部庶務,負責協助總理主持工作。當時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紛紛加入同盟會,其中尤以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研讀軍事的留學生最為踴躍。入會者都要簽署一份由孫中山擬訂、黃興與陳天華審定的盟書。

盟書簽畢,即由總理孫中山領著各人,舉起右手,向天宣誓。在幹事部未成立之前,各人的盟書暫由總理保管,而孫中山本人的盟書則由黃興保管。然後由孫、黃在另一個隔開的室內向每位同誌分別傳達握手的暗號和三種秘密口號。最後,孫中山和每一位同誌握手道喜說:“特為諸君慶賀,從今天起,諸君都不是清朝的人了。”不久,同盟會又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報——《民報》。

然而,問題很快就來了: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參加革命團體的留學生固然很多,然而反對革命的,甚至替清王朝做特務工作、提供情報的人也不少。士官學校中的同盟會會員,常常會接到總部開會通知的郵件,而開會的地點,大多又在民報報社內。這不但容易被清政府派駐日本的偵探獲得消息,而且也容易引起同學中的非同盟會會員甚至政敵的注意。這樣一來,這些同誌將來回到國內後,要開展工作就相當困難了。於是,有一部分士官學校的會員就向總部提出意見,請求立即改善通訊方式;否則,為了保守革命黨的秘密,亦為了個人的安全,就隻有宣布退出同盟會了。

這些意見反饋到總部,孫中山與黃興等經過反複研究、商討後,同意以後開會暫不通知士官學校的同盟會會員參加;隨即又另約士官生中的會員李書城(1882-1965,1905年追隨孫中山參與籌備和組織同盟會。1921年中共一大曾在他家中召開。在解放武漢時功不可沒)、耿覲文(1885-1957,湖北安陸人,1906年加入同盟會)秘密商議應對辦法。李書城等建議,在同盟會之外,在士官學生中另行組織革命團體,而團體中的所有同誌,以士官學生加入同盟會者為限,絕不容許別的分子加入,開會地點則隨時選覓決定。至於團體中的一切會務、重要活動等,仍然受同盟會本部直接指揮,等於是同盟會的直屬分部,或者說,是同盟會屬下的一個革命團體。

這個辦法商妥並確定之後,李書城、耿覲文等便遵命在士官生中發展組織、成立團體,於是,一些秘密小團體如“丈夫團” “革命本團” “死友”等紛紛出現。在這幾個小組織中,人才較盛、規模較大,而又比較注重北方同學、重點進行北方地區革命的,要算“丈夫團”了。此團成立後,其組織名冊、一切會議記錄等都呈報同盟會總部備案,並請求總部保守秘密。由於孫中山在日本的時候不多,因此黃興與“丈夫團”的接洽最為頻繁。黃興是湖南人,而“丈夫團”中的一批骨幹如李書城、耿覲文、張鳳翽(音huì)(1881-1958)等都是湖北人,其時湖南、湖北都屬於“湖廣省”,由於同屬兩湖地區,意氣更易相投,感情亦頗融洽,開展起工作來,自然也就默契而又順暢了。

至於為什麼取名“丈夫團”,原來是這批陸軍士官生在開第二次籌備會議,商量成立大會的典禮時,閻錫山、張鳳翽等主張用“軍事研究會”, 李烈鈞、楊曾蔚等提議用刊物名作為團體的名稱。正在議而不決時,浙江籍學生黃郛(音fú)走了進來,提議用“丈夫團”,並解釋說:“孟子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三句話既是大丈夫的含意,又是大丈夫的精義。我們身為軍人,隻有做到這三句話,才夠得上談論革命。”這番話立即得到全體與會者的一致讚同,“丈夫團”就這樣成立了。

“丈夫團”的團員們歸國後,或潛進清廷軍事中樞,或滲入清廷新軍,或廁身軍事學堂,都竭盡全力醞釀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們充任各地民軍的軍事將領,率兵攻城略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李烈鈞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迫使北洋海軍主要艦艇宣布起義;閻錫山率軍攻克太原,殺死清廷山西巡撫陸鍾琦,被公推為山西都督;張鳳翽被推舉為陝西都督、黃郛被推舉為滬軍都督府參謀長等。“丈夫團”亦堪稱名副其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