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踢足球的新四軍部隊(1 / 2)

愛踢足球的新四軍部隊

往事

作者:劉旭

一提到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業餘生活,首先映入大家腦海的大多都是發動群眾、生產自助和文化學習等活動。其實,在緊張的戰鬥之餘,人民軍隊的官兵也時常苦中作樂。甚至,在當時延安、膠東和江南等許多部隊中,出現過當今“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特別是“文化人”較多的一些新四軍部隊中,足球運動很火。比如,新四軍六師十八旅。

一支“有文化的部隊”是如何誕生的

新四軍六師十八旅創建於“皖南事變”後的1941年春天,前身為以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江抗)東進西移留下的傷病員為骨幹,與蘇南東路各地武裝組成的新江抗。其主要活動於江陰、無錫以東至上海市郊,後因形勢需要轉移至蘇中地區堅持抗戰。

十八旅組建過程中,除了吸收當地農村和小城鎮青年農民、工人、學生參軍之外,還分別派出一些軍隊、地方幹部到上海,在上海黨組織積極配合下,做好大城市青年下鄉參軍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僅1941年前後兩年間,從上海到十八旅參軍的學生、工人、店員超過1000餘人,占該旅人數近四分之一。因此,十八旅部隊裏人才濟濟,許多口袋裏插著鋼筆的學生在連隊裏當兵、當文化教員,也有不少專科畢業醫務人員和會翻砂鑄鐵、修理槍械、製造彈藥和印刷排字等專業人員充實到了後勤保障部門。於是,部隊很快就建立起“敵後水上印刷廠”和流動修械所;並擴大了“後方醫院”,不僅可以自己製造手榴彈和部分子彈,而且較早地在敵後創辦了鉛印的報刊《東進報》和《江南雜誌》;“大眾劇團”和宣傳隊,更是活躍在戰地軍民之間。該旅所屬五十二團以歌詠活動為主的群眾文化工作搞得生動活潑,在蘇南地區影響較大。而那首名為《你是遊擊兵團》的抗日歌曲,即現代京劇《沙家浜》形成的最初源頭,也是從該團該旅廣泛流傳開來的。五十二團戰鬥之餘大搞群眾歌詠活動,五十四團則搞起了足球比賽。

為什麼這個團喜歡踢足球

五十四團踢足球,其實也是戰爭環境逼出來的一項運動。1942年冬季,日軍向我蘇中抗日根據地發動了連續的大規模的“清剿”和“掃蕩”,想徹底消滅新四軍十八旅。當時,由於敵情非常緊迫,五十四團終日轉戰於江都、高郵和寶應地區的水網地帶,官兵們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枯坐於一排排的船隊上,除了劃船的人,其他人都被冬日的寒風凍得四肢僵硬、全身發麻。遇有戰鬥,下船的人首先要活動半天身體;行軍途中,由於缺少運動而發生掉隊現象也比較普遍。在當時根本不可能具備訓練場地和時間的情況下,如何保持部隊的必要體力和旺盛精力,成為團領導比較頭痛的問題。

一次部隊休息時,團衛生隊長李善導、保衛股長劉子榮和一連指導員陳旭等幹部恰巧從鎮上買到一個小橡皮球,由於無事,幾個人就在老百姓的場院裏踢著玩。其他官兵看他們踢得有趣,便陸續加入踢球的隊伍中,幾十個小夥子亂踢亂搶,周圍還有更多的觀戰者,一時間熱鬧非凡,玩得滿頭大汗,看得興高采烈,大家仿佛把頭一天晚上的疲勞和煩悶都丟掉了。

正好路過的團政治處主任彭衝在一旁看熱鬧時,發現這是個利用有限時間和空間提高官兵身體素質和活躍部隊業餘生活氣氛的有效手段。在向團長張宜友等彙報並取得大力支持後,五十四團政治處立即號召全團官兵利用閑餘時間大力開展足球運動,而且上至團長、總支書記和主任,下至戰士、炊事員和飼養員都加入到這項活動之中,一時間各營、連、排都組建了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