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靠什麼吸引人

新知

作者:餘秋雨

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固有門類相比,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於對世間人生的集中關注、深入剖析,決不轉移,永遠聚焦於人間的生、老、病、死,探究著擺脫人生苦難的道路。

佛教的第二特殊魅力,在於立論的痛快和透徹。它一上來便斷言,人生就是苦。產生苦的原因,就是貪欲。產生貪欲的原因,就是無明無知。要滅除苦,就應該覺悟:萬物並無實體,因緣聚散而已,一切都在變化,生死因果相續,連“我”也是一種幻覺,因此不可在虛妄中執著。由此確立“無我”“無常”的觀念,抱持“慈、悲、喜、舍”之心,就能引領眾生一起擺脫輪回,進入無限,達到涅槃。

佛教的第三特殊魅力,在於切實的參與規則。佛教戒律不少,步步艱難,卻步步明確。可以讓修習者慢慢收拾心情,由受戒而入定,再由入定而一空心頭汙濁,逐漸萌發智慧。

佛教的第四特殊魅力,在於強大而感人的弘法團隊。佛教從釋迦牟尼開始就表現出人格化的明顯特征,而到了遍布四方的僧侶,更是以無數人格形象普及了佛教理念。在僧伽這麼一個團體之內,又規定了一係列和諧原則,例如所謂“戒和”“見和”“利和”“身和”“口和”“意和”的“六和”;再加上一些自我檢討製度和征問投籌製度,有效地減少了互相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增加了整體合力。這樣的僧伽團隊,即便放到人世間所有的精神文化組合中,也顯得特別強大而持久,又由於它的主體行為是勸善救難,更以一種感人的形象深受民眾歡迎。

佛教的以上四大特殊魅力,針對著中華傳統文化在存在方式上的種種乏力,成為它終於溶入中華文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