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16(1 / 2)

不,絕對不可以這樣下去了。家族需要他,父母需要他,國家一直偏安一隅,又何嚐不需要他們這些有誌向有抱負的年輕人去光複,去振興。

雖說陸家現在已經有兩個兒子在外麵為官,但由於朝中無人,加上陸遊那兩個哥哥資質平庸,根本不足以擔當大任,所以父親母親對陸遊的期望很高。

兩個嫂嫂結婚那麼多年,最近才分別一人生了一個女兒,所以傳宗接代的任務也就責無旁貸的落在了陸遊肩上。

陸遊自小最崇拜的英雄是嶽飛,一直夢想著成為嶽飛那樣的好男兒,率領千軍萬馬直搗黃龍,殺得金人節節敗退,收複舊河山。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如此豪情萬丈的大丈夫情懷,怎不令人高山仰止。隻可惜朝廷奸臣當道,嶽飛父子蒙冤而死。那時候陸遊才十七歲,聽說了嶽飛的死,不禁提筆作詩悼念,悲痛欲絕。

隻是這幾年一直在唐琬和母親的恩恩怨怨中左右為難,疲於奔命。差不多把自己遠大的抱負都給耽誤了。當然如果母親能夠和琬兒和睦相處,自己也會一鼓作氣,考取功名的。隻可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正所謂,時也,命也,運也。

如今既然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還是把所有的幽怨全都收拾起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業上去吧!

如此一想,陸遊便不再出去鬼混了,而是把自己關進書房,重整旗鼓,開始用功讀書了。經曆了那麼多風風雨雨,最終又回到老路上來了,人生不過就是轉圓圈而已,隻不過有時候轉的圓圈大一點,有時候轉的小一點。

感情的挫折對陸遊打擊很大,心裏那份落寞,那份相思,不知道如何排遣,巨大的空虛,也不知道如何填補。

麵對強大的世俗力量,人是那麼渺小,愛情也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既然知道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抗拒,也無法擺脫,那就順其自然吧!世道如此,除了隨其流而揚其波,還能有什麼辦法。

想清楚這些之後,陸遊再埋首儒家經典,留心仕途經濟的時候,就跟拚了命似的,終於可以做到心無旁騖了。正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隻讀聖賢書。

過了幾天,日子定下了,唐氏便叫上陸遊隨著媒婆親自去那戶人家上門提親。陸遊本不想去,但是想起那天母親說的話,又不敢違抗她老人家的意願,隻好悶悶不樂的去了。

古代的婚俗很繁瑣——特別是在唐朝以前,一共要經過六道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即男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家同意議婚,則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時須攜活雁為禮,使人納其采擇之意。《儀禮·士昏禮》中說:“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問名,是男家托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準備合婚。《儀禮·士昏禮》中記載:“賓執雁,請問名。”問名的文辭大多是:“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若女方同意,則授禮;男家即通過占卜測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則進行下一步。納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為禮,後世則多以金銀首飾等物為禮。納吉相當於現在的定婚,俗稱送定、過定、定聘。納征,即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又稱納幣、大聘、過大禮等。古代納征多以鳥獸為禮,上古時聘禮須用全鹿,後世簡代以鹿皮。當然,古代納征也並非全部用鳥獸為禮,象《衛風·氓》中所說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是以布為聘禮的例子。請期,即男家擇定結婚日期後,備禮去女家,請求同意結婚的日期。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頭”。親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禮節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親往女家迎親。

古代六禮至宋代以前即已發生了變化,如上文提到的以布納征,婚姻程序開始趨向簡便。宋代的婚禮沿襲了古代六禮的過程,隻是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大致保留了說親,定親,迎親,成親這四個主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