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唐琬有些累了,便鑽進閨房,關上門美美地睡了一覺。
起來的時候,趙士程正捧著一本書坐在外屋的窗下,一邊喝茶一邊看書。
唐琬吩咐曉月打來一盆水,洗了把臉,又把睡亂的頭發梳順。就聽見正房那邊開始傳飯了,便和趙士程一同吃飯去了。
午後,在屋裏待著無趣,看看窗外陽光燦爛,溫暖如春。趙士程問唐琬要不要去後花園走走。
唐琬說:“好呀!”便跟著趙士程往後花園走去。
趙府的後花園很大,但景點的布置和設計都很精巧,雖是人工造就,卻看不出半點人工雕琢的痕跡。漫步其間,隻見紅牆綠瓦,古木參天,而且都是些四季繁茂的常綠喬木,給人一種四季如春的感受。而那些亭台樓閣,長橋曲廊,總是在繁茂花木間若隱若現。
唐琬跟著趙士程沿著一條花木掩映小徑向前走去,眼看著就要到了盡頭了,但是突然峰回路轉,繞過一座假山,便又現出了另一片開闊的天地。
前麵佇立著一幢磚木結構,飛簷翹角、雕梁畫棟的樓房。樓前一塊巨石高高聳立著,石上鏨著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約:“靜虛山莊”。
這就是趙士程平時習文練武的地方了。
唐琬隨趙士程走進樓房,參觀了他的練武廳,兵器房,書房和琴房。練武廳是一個大廳,中間畫著一個八卦圖,四周擺在各種練武器械,牆上掛著一幅幅武術圖譜。兵器房立著兩個高大的架子,架子上擺放著刀、槍、劍、戟等十八般兵器,應有盡有。琴房則擺放著琵琶、古箏、箜篌、胡笳等各種樂器,窗前的桌上擺著兩灌黑白棋子,那是趙士程平時跟文朋好友下棋的地方。
練武廳、兵器房唐琬都不敢恭維,書房和琴房卻讓她感覺非常親切和溫馨,所以她一進去就不想出來了。
練武廳和兵器房由兩個小廝負責打掃,琴房和書房則由四個漂亮的女孩子負責管理。
這四個女孩子分別叫做書畫、琴語、綠蘿和錦繡。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歌舞也非常人能及。
趙士程首先把唐琬介紹給她們,又將她們一一介紹給唐琬。
唐琬身著深紅色襦裙,粉紅色褙子,大紅色坎肩,喜氣洋洋,容光煥發。走起路來風姿綽約,高貴典雅,使得四個女孩不禁呆立當場,驚為天人,最後還是趙士程提醒,才趕緊站成一排風擺楊柳似的給唐琬請安。
唐琬一邊說著免禮一邊伸手把她們一一扶起來,然後又關切地詢問著她們的年齡和籍貫。
書畫說她十五歲,來自蘇州。琴語說她十六歲,來自揚州。綠蘿十六歲,來自臨安。錦繡十七歲,是本地人。
唐琬喜歡她們的名字,也喜歡她們含苞待放,花枝招展的樣子,更欣賞她們的才藝,雖然是初次見麵,卻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很快就跟她們打成了一片。
四個女孩見唐琬性情隨和,不拿架子,便紛紛走上前來圍著她,稱讚她頭上的發髻和身上裙裳。
唐琬梳的是當時最流行的朝天髻,先將頭發梳至頭頂,再編結成二個對稱的圓柱形發髻,並伸向前額。又在髻下墊以簪釵等物,使發髻前部高高翹起,然後再在髻上鑲飾各式花飾、珠寶,整個發式造型渾然一體,別具一格。
當得知唐琬衣裙的款式是她自己設計的,花紋也是自己繡上去的,女孩們都驚歎不已。
唐琬看著滿屋子的樂器,不禁技癢難耐,走到擺放古箏的桌前坐下,捋捋衣袖,皓腕輕舒,纖纖十指行雲流水般在琴弦上撥弄著,一曲《高山流水》就從她的指尖流淌出來。
時而風輕雲淡,時而流水潺潺,時而曲徑通幽,時而山高月小。
四個女孩和趙士程聽著唐琬美妙的琴聲,仿佛一幅幅畫麵從眼前飄過。
這個曲子四個女孩都會彈的,其中屬琴語彈得最好,一直以為已盡得其中三昧,今天聽了唐琬彈的這首曲子,才知道什麼叫做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一曲彈完,唐琬意欲起身離開,但是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都要求唐琬再彈一曲。唐琬覺得盛情難卻,便重新坐正,又彈了一曲《陽春白雪》。
彈完之後,幾個女孩又圍著她,讓她傳授彈琴心得。
“彈琴就是修心,心得無非就是‘心靜’二字,心浮氣躁的人是彈不了琴的。另外彈琴不僅要用手,也要用心,必須手到心到,心手合一,做到這一點,彈出的琴聲才能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