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發育狀況(1 / 2)

孕期第10月胎教方案

1.臨產兒的生理狀況

胎兒曆經十個月的生長發育,現已變成一個重達3000餘克、身長達50餘厘米胖乎乎的“小兒”了。頭蓋骨變硬,指甲也長到超出手指尖,頭發約有2~3厘米長。細毛幾乎看不見了,胎脂在後背、屁股、關節等處已達稍許可以看到的程度。乳房稍稍隆起,用手指一按,有時還會流出“魔乳”。

以心髒、肝髒為首的呼吸、消化、泌尿等器官已全部形成,作為一個人已經可以在體外獨立生活了。胎兒的頭部,已進入了母體的骨盆之中,身體的位置稍有下降,胎動次數也明顯增多了。

用B超檢查可動態觀察胎兒發育情況。能夠發現較明顯的胎兒畸形,如無腦兒、小兒畸形、腦積水、多囊腎,某些先天性心髒病等。最適宜進行超聲波掃描的時間是妊娠16~19周。由於B超的分辨力有限,諸如唇、狼咽、跨裂、多指等往往難以發現。

臨產期預防胎位不正。從懷孕第一天起有些婦女就整天提心吊膽,擔心腹內的孩子是否發育正常。其實掌握了一些胎兒發育的狀況依據就不必過分憂慮。

孕婦必須正確判斷臨產的現象和掌握臨產的知識。

一是見紅的判斷。有一些孕婦,發現自己的內褲有血跡,以為要生了,一家人立即全部趕到醫院來,結果醫生說還早呢。見紅是分娩的先兆,一般12~48小時就應該臨產,但如果流出來的血是鮮紅的,流量超過月經量則屬異常。由此可見,即使見了紅,無宮縮、無破水,不一定是生產。

二是破水後的處理。陰道通常在懷孕晚期都會有一些分泌物,如會流出少量的水,內褲濕了巴掌大一塊,這種情況往往不是破水。真正的破水像流水一樣,活動以後流量更多,這個時候應該立即去醫院。破水後,第一次生產的初產婦,無腹痛、無流血可以打車到醫院。而經產婦要盡量平躺著,抬高臀部,有必要最好叫救護車。

真假臨產的區別。孕婦到了肚子痛的時候,就以為要臨產了。一些孕婦子宮收縮,肚子痛了10分鍾,在床上休息後疼痛又緩解了,肚子也變軟,這就不叫臨產,叫假性臨產。一般產婦感覺肚子發硬,子宮有規律地收縮,每10分鍾1~2次,才叫臨產。但不同的孕婦會有不同的反應,這是因為有些產婦38周臨產,有人卻直到42周才臨產,這與孕婦自身分泌的催產素和敏感性有關。初產婦從臨產到胎兒娩出,平均時間是10小時左右。

妊娠超過預產期2周以上仍不生產,叫過期妊娠。妊娠42周以後,胎盤功能減退,直接影響胎兒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胎兒在子宮內容易發生缺氧,嚴重的會因缺氧而導致胎兒死亡。

過期妊娠由於子宮過於脹大,在分娩時可能造成子宮收縮乏力,過期妊娠兒的顱骨大而堅硬,也可能會造成難產或產傷。

一般情況下,在接近過期妊娠期限時,孕婦應住院處理,盡早采取措施把孩子生下來。

2.臨產兒的分娩時間

正常情況下,妊娠時間為10個月,一個月為28天,共280天,從末月經開始向後計算40周,這段時間就是預產期。由於月經周期、排卵時間,以及影響胎兒成熟及娩出的因素較複雜,因此在分娩的時間上存在著個體差異。

足月分娩是指孕37周(259天)至42周內的分娩。在這期間分娩的都是足月兒,所以在預產期前3周內分娩不要顧慮孩子有早產的問題。實際上在預產期當天分娩的隻占5%~12%;有70%左右在37周至42周內分娩;有10%左右超過42周分娩,為過期妊娠;有5%~7%為早產。過期妊娠由於胎盤老化,羊水減少,血氧含量低對胎兒不利,故應在42周內有計劃地進行引產,促使其分娩。妊娠不足37周(259天)的為早產,胎兒體重低,生活能力差,此時的成活幾率決定於孕周,如孕周大些,成活幾率就高些,反之,成活率就低,所以,此時安胎是首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