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有人脈人生就像坐電梯,沒人脈人生就像爬樓梯(3)(1 / 2)

蕾蕾和同學到一位同學家去玩,臨走時,大家都忙著拿書包、穿鞋子,收拾自己的東西,隻有蕾蕾留在了最後,她把自己的椅子認真地擺到原來的位置,把自己用過的東西整理好放回原處,然後穿好衣服靜靜地坐在沙發上等待同學的媽媽從廚房出來打招呼後再離開。這一細小的動作被同學的媽媽看見,她對自己的孩子說:“這個氣質好、彬彬有禮的女孩,很有禮貌。以後可以經常邀請她來家裏玩。”蕾蕾能夠成長為有禮貌的女孩,與父母重視對她的禮儀教育是分不開的。

蕾蕾五歲那年的一天,家裏來了客人,當時她正在客廳的茶幾上看圖畫書,媽媽把客人讓到沙發上,倒水拿水果給客人吃,而蕾蕾對眼前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隻是低著頭看自己的圖畫書,媽媽覺得很沒麵子,隻是指導女兒和客人打完招呼後就讓女兒去書房了。

客人走後,媽媽告訴女兒每當家裏來了客人,要主動打招呼,熱情地給客人讓座倒水,開始一點一點把禮儀知識傳授給女兒。

漸漸地,蕾蕾知道了外出做客時,如果主人家門關著,先要輕輕叩門,詢問“有人嗎”,經允許方可入內。進屋後要熱情打招呼,有禮貌地坐下。要注意時間,去之前最好通個電話,一般不要在吃飯或午睡時去,以免影響人家休息。要詢問和觀察人家是否有事,盡量避免妨礙主人,不要使人家感到難以應付。日常交往中要有時間觀念,參加活動或者赴約要準時。

上學以後,家人就從文明用語開始注意培養蕾蕾講究文明禮儀,稍大一點父母就讓她了解國旗禮儀、國歌禮儀、國徽禮儀、宗教禮儀、民族禮儀。經過一點一滴的積累,蕾蕾長大後就懂得了學生有校園禮儀,教師有教師禮儀,社交中有座次禮儀、電話禮儀、名片禮儀和自助餐禮儀等。現在,講究禮儀已經深入到了蕾蕾的心中,使得蕾蕾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一個非常受人歡迎的人。同齡孩子家長經常羨慕地講,這個女孩看著就讓人舒服!

培養孩子的禮儀觀,既是對他們道德品質的冶煉,又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需求。日常小事見禮儀,培養孩子的禮儀教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要從日常小事做起。

禮儀在交往中顯現,而交往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理解。培養禮儀,不能忽略孩子對他人的尊重態度。“禮儀”通過語言顯現,語言是心意的表達,隻有從內心尊重他人,才會有謙虛謹慎的禮貌言行。

在家裏,父母帶頭多說禮貌用語;進女兒的房間先敲敲門,檢查女兒的作業情況要事先爭得孩子的同意。即便發現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也不大喊大叫,而是先詢問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理由,然後根據情況耐心開導。

對於孩子符合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時表揚、肯定,例如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主動跟人打招呼、問候,熱情幫助他人,關心集體和同學等,都要給予正麵強化。

家裏來了客人,或帶孩子外出參加社交活動之前,不僅應事先說明注意事項,最好能進行必要的演練;如果從幼兒期即以遊戲形式對女兒進行禮儀方麵的訓練,孩子就會對各種社交禮儀習以為常,大方得體地與人交往。

教女小貼士

培養女兒的禮儀習慣,不要忘了在家裏應該講究的禮儀。

每天早晨起來、放學或外出回來,父母告訴女兒初次見到父母和長輩時,要養成與“爸爸”“媽媽”及家裏長輩打招呼的習慣;每當外出時要向家長打招呼,讓長輩知道自己去幹什麼去了哪裏,如果有的孩子以為自己去了哪裏對家人來說並不重要,那就錯了,其實無論孩子去哪裏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會更加掛念孫女的去向和安全。

父母或長輩身體不適或有病時,要主動問候、照顧,提醒家長就醫、按時服藥。長輩們正式談話時,要養成不隨便插嘴的習慣,為了不打擾長輩的交談,必要時可以自覺退出。

父母做好飯菜,吃飯時,應主動招呼長輩一起用餐,不能先於長輩入座。用餐時,盡量從盤子一角夾菜,不要任意翻動菜肴,專挑自己愛吃的;要主動替家長和客人盛飯,對客人應雙手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