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孩,父母在安全方麵的擔憂總是多於男孩,在向成人邁步的過程中,父母覺得女孩是一個弱勢群體,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其實,正確教會自己的女兒不要總是“太乖”,危險、邪惡也就很難近身了。
告誡女兒別做馴服的羔羊
雖然在生活中遇到變態殺人狂“野牛比爾”那樣人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個女孩,如果平時乖巧伶俐、隨和大方,當遇到困難或者危險時又能夠機智勇敢地麵對,不做馴服的羔羊,應該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吧!
其實,培養出受到威脅時能夠大膽說不、機智應對以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的女孩,並不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情。
君君讀三年級,性格善良樂於助人,深得身邊朋友的喜歡,每到周末君君的家裏都會聚集很多小女孩來和君君玩。那天,君君和幾個小女孩來到小區附近的公園踢毽子,因為玩得盡興,直到天黑才想起該回家了。於是幾個小朋友手拉手往回走,走著走著,忽然從路邊的矮牆裏躥出一個男人,擋住了幾個小姑娘的去路。見是一個長相醜陋的男人,幾個小姑娘有點害怕,不禁互相攥緊了手。那人說:“把你們兜裏的錢掏出來,不然就把你們一個個扔到臭水溝裏去。”幾個小女孩立刻嚇得哭了起來,她們擔心沒有錢給那人就會真的被扔到溝裏去。
這時,君君想到父母告訴她的,壞人都怕好人,要機智勇敢地與他鬥爭。君君抬眼看到一輛轎車駛了過來,忙對其他幾個小女孩說:“快看,我爸爸來接咱們了!”沒等幾個小姑娘反應過來,君君大喊:“爸爸,我們在這裏,這裏有個壞人攔住我們了!”那人見狀,拔腿向矮牆那邊奔去,君君帶著幾個小女孩撒腿就跑。從那以後,君君勇敢的行為就在小女孩中被傳開了。
小女孩很多都不懂拒絕,可是人生需要說“不”的時候很多,特別是麵臨危險,女孩更需要膽大心細地應對才能成功自救。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麵對危險和邪惡時斷然拒絕。
培養女孩的獨立性,富有民主氣息的家庭氛圍很重要。實踐證明,在民主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女孩,因為獨立思維和做事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所以對是非的判斷力更強,自身的獨立性使得她更善於拒絕。
家庭成員中無論年齡大小輩分高低都是一個獨立的人,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能因為自己年紀大就對孩子持以獨斷專行的態度。而應該用商量的口吻,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意見、想法充分表達出來。父母要允許孩子否定父母的想法和做法,當孩子提出不同意見時,如果孩子提得對,或在某些方麵有一定道理,父母就應該坦然接受。
“重男輕女”是扼殺女孩獨立意識的元凶,如果父母覺得因為是女孩就可以軟弱、任人欺負,那麼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勢必性格軟弱,沒有獨立意識。所以,當女孩被人欺負的時候,父母要注意做孩子的主心骨,支撐起女兒的獨立意識。
有個女孩每次把家中的皮球拿出去玩,回家的時候都會空手而歸。媽媽問她:“皮球怎麼沒有帶回來呀?”她就會高興地回答:“給小朋友玩了。”媽媽知道女兒喜歡玩皮球,就重新買回一個。可是,第二天她手裏的皮球又會不見。媽媽告訴女兒:“以後不許把皮球給小朋友了。”可是女兒說:“如果我不給她們皮球,她們就不跟我玩!”這下媽媽明白了,那麼多皮球送給了小朋友,其實不是女兒主動送的,而是被人威脅走的。
那天女兒出去玩耍前,媽媽告訴女兒:“小朋友跟你要皮球,你不用給,如果她們威脅說不跟你玩了,你也不能給!”女孩怯怯地點點頭。那天女兒回來的時候,手裏的皮球還好好的。女兒高興地對媽媽說:“她們朝我要皮球,我沒給,她們說不跟我玩了,我聽了還是沒給。於是,當她們做遊戲的時候,我就一個人玩,不一會兒,她們玩得沒意思,就讓我也和她們玩。”就是這件簡單的小事,使她懂得了麵對威脅時,要積極應對。
教女小貼士
生活中即便成年人也會遇到想拒絕卻開不了口的時候,更何況小女孩呢?
社會是一個巨大的關係網絡,很多情況下,孩子在其中必須與他人共同分享許多權利而不能獨占。麵對別人欲獨占的企圖時,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以商量的方式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以維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