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小貼士
父母有意識地培養,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生活在困境中依舊能夠快樂前行的孩子往往是非常有責任感和愛心的孩子。所以,鼓勵孩子照顧和幫助他人可以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鼓勵女兒陪奶奶聊天、幫奶奶遞取東西、做些小家務、照顧更小的孩子。讓孩子因為可以獨立做些事而增強信心,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2.當女兒做什麼事情失敗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糾正女兒對失敗的理解。比如,她想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可是因為班級裏有個同學比她朗誦得更好,而沒能獲得參加的機會。
這時,麵對沮喪的女兒,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不是你不如另一個女孩,而是另一個女孩朗誦比她好。
3.在某方麵出類拔萃的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會強一些,這是因為在某一領域充分的自信,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麵對來自其他方麵的挫敗。所以當女兒對音律不大擅長的時候,不妨鼓勵女兒:你的各科文化課都名列前茅呀!
凡是自己能搞定的,絕不勞煩他人
很多父母為了怕自己的女兒累著,幾乎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不讓孩子插手。等到女兒逐漸長大,很簡單的生活小事都不會做時,家長常常慨歎:“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用呢?”
家長卻沒有想到正是他們的驕縱、包辦,剝奪了孩子練習生活技能的機會,養成了女孩對父母嚴重的依賴心理,從而缺乏主導意識和自主能力,獨立性很差。
蘭蘭今年5歲了,自己住著一個小房間,無論誰走進蘭蘭的房間都會由衷地讚歎:“啊!這麼整齊幹淨呀!蘭蘭的媽媽可真勤快!”如果認為蘭蘭的房間幹淨是蘭蘭媽媽勤勞的結果,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蘭蘭的屋子自從蘭蘭吹滅了5周歲的生日蛋糕後,就歸蘭蘭自己收拾了,每天早晨媽媽起床蘭蘭就開始起床了,起床後收拾好自己的小屋子,包括疊被、整理床單、擦床頭櫃、拖地……然後再去上學。
當很多人誇蘭蘭天生是個勤快孩子的時候,蘭蘭媽媽說:“也不是天生勤快,隻是小的時候我幹活,她總喜歡跟著幹,我沒有製止過。蘭蘭看見我包餃子,2歲的時候就自己和麵說給爸爸包餃子,弄得哪裏都是麵,我都沒有打罵過一次,隻是告訴她正確的方法。”也許從那時起培養了孩子的做事意識,蘭蘭凡是能自己做的事從不麻煩別人,當蘭蘭第一次自己的鞋帶開了的時候,把腳伸到媽媽麵前,媽媽蹲下身告訴她應該怎麼係,她係了幾次就學會了,以後鞋帶開了,她再也不喊父母,總是自己係。
與那些因為獨立性差,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從大學退學的孩子相比,蘭蘭可謂同齡人學習的楷模。
獨立性是現代化人格素質的重要方麵,其內容涵蓋:在生活上能夠自理,在工作學習中能夠獨立完成各項任務,遇到問題或困難能獨立自主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不會因為他人的暗示、意見而改變主意……
獨立性需要從小培養,小孩在兩歲左右獨立意識開始形成,能夠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並增進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也就是對什麼都好奇,什麼事隻要看到都想插一手,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從小的時候就經常獨立做事,品嚐到做事成功的喜悅次數越多,對做事就越有信心,逐漸就會增強獨立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不管孩子多大年齡,父母都不能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要求過高會增強孩子的畏難情緒,使孩子失去做事的積極性;也不能對孩子要求太低,這樣容易失去鍛煉的價值。
比如說孩子學著第一次倒水,難免把水倒茶幾上或者灑在地板上,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斥責她做得不好,孩子就容易產生挫敗感,以後就不敢自己倒水了。反之,如果父母能夠理解並原諒孩子沒有做好的行為,主動幫孩子擦掉灑落的水,並教會孩子倒水時的注意事項,鼓勵孩子以後自己多倒水,這樣就不會使孩子因為一次倒水的失誤而因噎廢食再也不敢倒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