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來自文明的火光(2 / 2)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麵八方湧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裏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裏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裏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裏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裏裝進的珍品,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裏,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裏,衣物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我們歐洲人一向自認為是文明人,把中國人當成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的所作所為。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何明望著衝天的火光,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場火在何明的心中也燒了三天三夜。雖然已經命李福藏起了很多珍寶,但終究是滄海一栗。原本自己隻想在這同治中興之時享幾年的王爺福。但是此時又有些拿不定主意。

何明又看了看陪在自己身邊的哈倫和李福。這是自己稱之為親信的人。李福依然是低著頭陪著笑,而哈倫卻是一臉的哀愁。

李福雖然低著頭,但是仿佛頭上長了眼睛,何明一看他,他便立刻說道:“圓明園果然燒了,主子料事如神。”

何明被他這馬屁拍的又是生氣又是好笑,於是問哈倫道:“你怎麼說?”

他對哈倫許諾過重振粘杆處,原本自己若是混到奕?的程度倒也是件簡單的事情。但是當日在哈倫麵前以雍正後人自居,其實心中卻無進取之心,想來多日以來以哈倫的老奸巨猾也應當是看出來了。此時問他倒是一語雙關。

“奴才說一句逆耳之言。”哈倫卻答道,“前些日子主子和那幾個奴才拜把子有些失了身份。”

哈倫顧左右而言他,何明卻猜出他的意思並不止於此,於是道:“怎麼講?”

“主子若是隻是閑散的勳親,隨便些倒也無所謂。”哈倫這話說的客氣。何明便已經知道他的意思。自己和少年們拜把子雖然有收買人心的功效,但是將手下人身份抬的太高未必就是好事。比如李福,以前大夥和他一樣都是奴才。但是若是從何明這邊算的話又都應該是他的主子。好在眾少年都有分寸,並沒有因拜把子一事而驕橫,反而更加的恭謹了。

何明又看向低著頭的李福,故意問道:“小福子,你怎麼說?”

李福依然低著頭答道:“主子有主子的打算。哪有奴才多嘴的份。”

何明看著他的頭頂,怎麼也沒辦法從他的頭頂上看出他的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