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可是遊擊戰的精髓,陳玉成是在戰鬥中長大的將領,雖然年輕,兵法之道卻是精通。聽了宮長天的話,心中一動竟覺得受益匪淺,於是不由問道:“這話是賽諸葛劉先生說的?”
宮長天看著陳玉成驚異的眼神便覺得自己可能說錯話了,斷沒有讓別人替自己背黑鍋的道理,於是答道:“晚輩的一些瘋言瘋語。”
陳玉成又打量了一下這個小廝模樣的孩子,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晚輩宮長天。”
陳玉成走後田千軍卻並不急著走,便聽起了台上講的三國。
劉先生卻對三國沒什麼興趣,於是找田千軍搭話道:“主公,可知咱們為何要答應陳玉成?”
“這事對咱們有利無害,自然答應。”田千軍隨意的答道。
劉先生笑了笑道:“也不盡然。”
“怎麼講?”田千軍不由有些疑惑的問道。
“如果他們的人真的打到了北方,咱們的地盤怎麼辦?”
“如此說來,那咱們如何是好?”田千軍終於意識到自己可能吃虧,於是急切的問道。
劉先生看到田千軍急切的樣子,便做出一副心中有數的模樣道:“主公先答應他們便是,至於到時候嘛……”說完便笑了起來。田千軍自然會意,到時候出不出兵可就是咱們說了算了。
等宮長天回來,正好一段書說完,田千軍便排出幾枚大錢準備帶著眾人一同離開。卻見一個中年漢子自台下一躍而上,到了台上。這漢子一副農民打扮,看上去毫不起眼,台下茶客不由一陣嘈雜。而田千軍卻眼前一亮,又坐回了位子。
“主公?”劉先生開口要問。田千軍卻一擺手,道:“看這人的身形,便知他武功不弱。咱們瞧瞧。”
劉先生知道主公是練武之人,對這習武之人興趣十足,於是隻好跟著坐了回去。
那漢子到了台上,抱了抱拳道:“在下叫郭見深,來京城有四天了,一直想挑戰一個人,但那人一直沒有應戰。”
他話音一落,下邊便有人起哄道:“你要挑戰誰啊?”
“不敢應戰?”
“這麼沒種?”
郭見深見眾人的情緒被挑動起來,又一揮手,指著台下一處道:“就是他楊顯禪。”
他話一出,所有的起哄聲便啞然而止。所有的人都將目光投向他所指之處。那裏正端坐著一個麵色平靜的老者,也不理會眾人目光,正安詳的喝著自己的茶。
市井之中哪有不知道這楊顯禪大名的人。楊顯禪原是直隸人,早年間學成太極拳,到京師後打遍所有武師護院而不遇敵手,人稱“楊無敵”,可算是當世一代宗師。
“憑你也想挑戰‘楊無敵’?”原本台下的支持聲又變成了一片罵聲。但是郭見深卻並不惱怒,隻是眼神定定的看著楊顯禪。
楊顯禪與郭見深就這樣誰也不說話的僵持了半晌,等著看熱鬧的人雖然有些著急,但是楊顯禪在京城終究算是有些能量的,也沒有人敢太刻意的去鼓動兩人一戰。這時卻見一個髯須漢子從茶館外走來,洪亮的聲音笑道:“聽說這裏有熱鬧看?”
那漢子雖然穿著一般,但有相熟的客人都過去打千問吉祥,茶館的掌櫃也趕緊跑出來,打千道:“五爺吉祥,五爺您上座。”
被叫做五爺的漢子卻擺了擺手,大聲的說道:“你們誰也甭跟我客氣。爺們手裏沒權沒錢,啥事也辦不成啊。”
掌櫃的趕緊答言道:“您瞧您說的,這人們都是佩服您老人家的人品。”
田千軍見來人氣度不凡,不由的問身旁的劉先生道:“這是誰?”
劉先生掃視周圍一圈,壓低了聲音答道:“沒猜錯的話是鹹豐的五弟惇親王奕誴。”
田千軍點了點頭。卻見奕誴走到楊顯禪跟前抱拳道:“楊師傅也在?”
楊顯禪趕忙起身抱拳道:“惇王爺有禮了。”
楊顯禪身後又有一年輕人打了千道:“下官楊賀庭參見王爺。”
奕誴上前一扶道:“在外麵就不要多禮了。近來聽說你家門遭了洋人荼毒,節哀。”
楊賀庭臉色一黯,道:“勞王爺關心了。”
奕誴點了點頭,又道:“聽說宮友道家裏也是如此,你替我問候一聲。”
楊賀庭連忙稱是。而田千軍心中不由一驚。宮友道還活著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是故意騙了宮長天,說宮友道已然身死,目的自然是留宮長天在身邊,關鍵時刻好以此讓宮友道為己所用。現在他們提到宮友道還活著,他不自覺的就看向宮長天。而宮長天此時正站在一旁,頑童一般的踢著腳下的花生皮,好似沒聽到他們的談話。田千軍不由和劉先生相視一笑鬆了口氣。
奕誴和楊顯禪等人見了禮,便又將目光投向台上站著的郭見深,問道:“你就是要挑戰楊師傅的郭見深?”
郭見深不卑不亢的抱拳道:“正是在下。”
奕誴笑道:“我聽說你是形意拳中早就有了名號的人物,號稱‘半步崩拳打天下’。可是真的?”
郭見深卻並不謙虛,答道:“半步崩拳說的是我的絕招,但是還沒和楊無敵打就不能算是打遍天下。”
“倒是個實在人。”奕誴歎了一句,便又轉頭對著楊顯禪說道,“他也算個人物,不妨一戰。”他這樣一說,算是肯定了郭見深的武功,如此一來,即便是楊顯禪不敵對方也不會顯得太過掉價。況且楊顯禪比郭見深大二十幾歲,若有不敵也不過是拳怕少壯。
奕誴都發了話,便沒有不應戰的道理了。楊賀庭搶前一步,抱拳對著楊顯禪道:“師父,徒兒就會會他。”楊賀庭實際是楊顯禪的族侄,但又是楊顯禪的關門弟子,故而在人前都是以師徒相稱。
其實到了楊顯禪這種武術境界,武功高低已不用比武便能看個大概。楊顯禪觀郭見深身形,便知他已然到了自己壯年時的水準。他這一級別的高手之間過招,勝負全在一念間。若想取勝,五分靠的是技藝,三分靠經驗謀略,還要有二分的運氣。武功到了這種境界早就以技擊為末了,像郭見深如此爭強好勝的隻是少數。楊顯禪不願與他比試,一是,此時的楊顯禪早已淡薄輸贏。二是,卻是無益於武功大道。但是見自己小徒弟眼神中興奮的光芒,便點了點頭。對楊賀庭這種水平的武者,與高手過招還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