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要總拿孩子作比較(1 / 1)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任何比較,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與培養來說都是有害的。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指名道姓給孩子樹立榜樣。

小強和麗麗是表兄妹,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快到春節了,學校剛放假,小強就到麗麗家來玩。這天麗麗的媽媽和小強坐在客廳裏聊起考試成績,小強很驕傲地告訴大姨,他除了科學是B,其餘的都是A。

“你真是好孩子,成績總是這麼好。對了,麗麗,你的成績單呢?讓我看看。”媽媽喊道。

其實麗麗已經在房間裏聽到他們的對話,躊躇著不願出去。聽到媽媽喊她,才不情願地來到客廳。

“麗麗,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成績單在哪裏呢?”“在我房間裏。”麗麗小聲地回答。

看著女兒無精打采的樣子,媽媽開始有點生氣了,“是不是成績又不好?去把成績單拿來,我要看一看。”成績單拿來了,沒有一個A,大部分是C。

“麗麗!”媽媽忍不住大聲訓斥起來,“你的成績為什麼總這麼糟?看看人家小強的成績,你為什麼不能像他一樣,你的學習環境哪一點比他差?

你就是太懶,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你是我們家的恥辱。回房間去好好想一想,再來跟我談,我不想看你這個樣子。”麗麗含著眼淚回到了房間。

多麼愚蠢的媽媽啊!還沒有看到孩子的成績,就肯定地說孩子一定成績不好,說明對孩子一點信心也沒有;當著自己孩子的麵讚揚別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更加認為自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人。這樣的態度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它會使孩子完全放棄努力,認為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或許媽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目的是想讓孩子感到差距從而產生一種刺激,好讓孩子從此發奮學習。但是,這種辦法對於缺乏被鼓勵,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來說,隻能更加打擊孩子的信心,對孩子的危害更大。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任何比較,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與培養來說都是有害的。

印度的一位思想大師說過: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隻用去看,不要比較。”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事實:孩子天生就有差別,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質。我們首先要承認中間的差別,然後在孩子原有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進步。我們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自己的成功和失敗比,切忌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比。這樣,更容易培養孩子在學習中的信心和興趣。

父母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孩子拿我們同各方麵都比我們強的其他孩子的家長比,那麼我們的感覺會怎樣呢?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始終要做到一點:不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隻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