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坐前排”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激發了孩子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力爭第一的精神,讓孩子在學習中克服了拖延、被動的不良習慣。從而,孩子不再懶惰,而是主動、快樂地學習。
沐沐剛上幼兒園那會兒,每天放學的時候,我都去幼兒園接他回家。
每天去接孩子的家長很多,校門口總是擠得水泄不通。我發現,兒子總是等別的小朋友差不多都出來了,他才從裏麵慢慢騰騰地往外走。
後來,在和幼兒園的老師談話時,我才了解到:沐沐在學校表現也不積極。比如說,幼兒園的老師帶領孩子們活動的時候,給大家講故事,其他孩子都是爭著坐到離老師最近的第一排,他卻總是一人坐到最後。
和老師談話以後,我們意識到,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這個重要的習慣——“永遠坐前排”。
有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要求他的學生不分順序地進入了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獨自找個座位坐下。反複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鍾情於後麵的位置。
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十年後,教授對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教授的結論是:不是說一定要搶坐前排,而是說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十分重要。
同樣,孩子在學習中也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需要“永遠坐前排”的精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不去積極地“搶頭排”,會在內心逐漸形成一種消極的惰性。天長日久,孩子就養成了習慣,進而,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去積極主動地競爭了,這種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後來,我們慢慢培養孩子“永遠坐前排”的習慣。比如,在集體活動中,要積極地坐在離老師最近的位置;比如,爭取第一個到校,而不是拖延到最後。雖然,這些習慣不一定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永遠坐前排”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激發了孩子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力爭第一的精神。讓孩子在學習中克服拖延、被動的不良習慣,從而,不再懶惰,而是主動、快樂地學習。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同樣,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永遠坐前排”的習慣,讓這種習慣的強大動力,激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