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不專心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因為孩子的耐心不夠,很少有孩子能一直坐得住。但是,要想成為優秀的學生,就必須認真聽課。老師們也有這樣的經驗:優秀的學生一定是認真聽課的。
我的朋友張女士這幾天心情特別煩躁,因為她兒子的學習問題讓她一籌莫展。
張女士的孩子小飛上小學一年級。開學已經一個多月,家長會上,張女士跟老師了解情況,才知道小飛上課不認真,愛和同學講話,還經常自己在下麵做小動作。
張女士耐心地詢問兒子,是不是上課不認真聽老師講課。兒子低著頭,承認自己上課不認真聽講,說話、做小動作。兒子說:媽媽,我錯了,我改,我以後一定認真聽課。”可後來再跟老師了解情況,老師還是反映小飛上課不認真聽講。
張女士為了不讓小飛的成績落後,隻好每天晚上下班後給他補課。
雖然兒子剛上一年級,學的東西比較簡單,老師留的作業他自己也基本上都會做,可張女士還是很不放心,晚上又給孩子布置大量的作業,不是語文就是數學,一天一換。每天看著兒子做那麼多的作業,她都有點心疼,可是,如果不給兒子開“小灶”,又怕他學習跟不上。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放棄自己的愛好和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遇上孩子功課有點不會的,馬上給予指導。可是家長並不能代替孩子學習,長此以往,家長感到力不從心,孩子也學會了依賴,學習成績也難有提高。
其實有一個改變這種狀態的好辦法,行之有效,卻又很簡單,那就是教會孩子聽課。
聽課不專心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因為孩子的耐心不夠,很少有孩子能一直坐得住。但是,要想成為優秀的學生,就必須認真聽課。老師們也有這樣的經驗:優秀的學生一定是認真聽課的。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本來就是培養習慣的階段,有不好的習慣一定要改,如果孩子長時間上課不認真聽講,父母一定要及時指導孩子,等到習慣養成了就不好糾正了。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搞好學習的關鍵。一般來說,教師講課的內容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授課中,教師要對前人的知識作深刻的理解,將相應的知識、規律、運用和必要的學習方法等教授給學生,其中有許多東西是書本上沒有或需要總結的,如果孩子不善於認真聽課,損失難以彌補。
對於張女士的兒子小飛存在的問題,我建議張女士,要想培養孩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不妨在每天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告訴孩子,讓他在放學後把在課堂上老師講的東西,給自己說一下。孩子放學回來,可以問孩子“今天老師教了什麼?今天你學了什麼?”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說,“老師教了幾個生字”、“老師講了幾道題”。
麵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可繼續問,老師對這些字有什麼要求嗎”、這幾個字和昨天學的字相像嗎”、“今天的作業和老師講的題有什麼關係”。
孩子可能會答不上來,這恰好表明孩子還不會“聽課”,但是如果這時候有家長的耐心引導,孩子就會逐漸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張女士按照這個方法去做,效果果然很好。在和老師的交流中,再也沒有聽到老師說小飛上課不認真聽講了。而且,小飛也慢慢地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
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