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壞習慣阻礙孩子成長(1 / 2)

美國專家做了一項著名的實驗:選出50位成功人士,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試驗方式是:試驗者分別寫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影響。

不久,試驗者便收到了不同的回信,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兩封回信:一封是來自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是來自監獄的一位服刑犯人。他們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最大的蘋果,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漂亮,誰就可以得到它!”

我們兄弟三人開始了比賽,為了得到最大的蘋果,我盡了最大的力量去修剪,力爭比弟弟們做得更好,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這件事使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爭得第一。

而那位來自監獄的服刑者是這樣寫的:

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上了那個大的,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要開口,弟弟卻搶先說:“我想要那個大的。”媽媽聽了,把眼一瞪,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誇我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並把那個大蘋果獎勵給了我。我於是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懂得了說謊可以得到實惠。從這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最後被送進了監獄。

兩件小事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兩種教育方法培養了兩種不同的習慣,兩種不同的習慣最終給孩子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養成誠實本分的習慣,長大後能走正道,辨明是非曲直,取得巨大的成功;而養成撒謊的習慣,長大後會越陷越深,難以自拔,以至走向犯罪。

孩子一旦養成了不良習慣,想改變是很難的。所以,家長千萬別忽略了習慣對孩子的影響,警惕孩子身上的那些不良行為,把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培養良好的習慣。要知道,壞習慣一旦養成,長此以往,就會成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具有難以控製的慣性力,從而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消極和被動的影響。

下麵就是孩子身上常見的壞習慣,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克服掉。

一、做事磨蹭

做事磨蹭無疑是個壞習慣,對孩子今後的影響很大。例如,別人早就做完作業去玩了,他還在慢慢寫。如果到了高年級,學習量就會增加,養成這種習慣的孩子不但會影響學習成績,而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長大參加了工作,做事磨蹭的人,工作量上不去,就可能被老板炒魷魚。

做事磨蹭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遺傳,生來就是慢性子。對這種孩子不能施以太大的壓力,要慢慢引導糾正;有的是父母給慣的,大小事情都包辦代替,孩子沒有機會去實踐、去體驗、去積累,動作慢也就順理成章;有的是父母逼的,管教過嚴,孩子便故意對著幹。因此,家長要狠下心來,讓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承擔後果。比如早上起床後因為磨蹭遲到,家長就要與老師溝通好,讓孩子自己承擔遲到的後果。還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在遊戲中及時給孩子鼓勵,慢慢改變孩子做事磨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