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培養性格強的孩子
1890年,一個叫依莎貝拉·鄧肯的美國女人在巴黎大劇院赤腳跳舞而轟動整個歐洲,許多報紙都稱讚她引發了一場舞蹈革命。
鄧肯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母親不得不整天為生活奔波,到有錢人家當家庭教師,以養活鄧肯和其他三個孩子。母親常常很晚才回家,根本就沒有時間管理孩子。在鄧肯5歲時,母親送鄧肯去上學。上學的第一年,鄧肯那種天性活潑的個性就顯露出來了。一天,她召集幾個比她小的孩子來到家裏,讓她們圍著她坐在地上,然後她起身向大家揮舞著手臂,她的舉動被回來的母親看見了,母親問她幹什麼?她回答:“我在辦舞蹈學校。”後來,鄧肯的這個“學校”還真有了一點名氣,鄰近的許多女孩都來跟她學跳舞,有一些家長還給她送來了一些錢。
10歲那年,鄧肯的家庭舞蹈學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於是她謊稱自己有16歲,正式開始了教學生涯。幾年後,鄧肯讓母親帶她到芝加哥發展,她先在屋頂花園晚會上表演,後來她覺得這裏不但不能表現她的舞蹈藝術,而且也不能充分展示她的才華,所以不久她就辭掉了這份工作。接著,她又去了紐約。那時美國最著名的劇院經理達利剛好來到芝加哥,鄧肯便找到達利,在達利麵前講演了一番之後,得到了達利的支持,並因此而得到去紐約演出的機會。16歲時,鄧肯在紐約的劇院中演出並一舉成名,她的舞蹈讓人們看到了一種自然的表演,由此,鄧肯便拉開了現代舞的序幕。
可以說,沒有父母性格的傳承,沒有家庭和社會文化環境的熏陶,鄧肯就不會形成勇敢、自信、求知的性格。沒有這種性格的鋪墊,她的成名最終隻能成為空談。
人的性格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形成這個係統的元素都有自己的排列方式和組合方式,但不管哪種方式,都由正反兩方麵所構成。這正反兩麵,從生物進化角度看,有保留動物原始需要的動物性一麵,有超越動物性的社會性一麵,從而構成了所謂“靈與肉”的矛盾;從個人和人類社會總體的關係來看,有適於社會要求的肯定性一麵和不適應這種要求的否定性一麵;從人的倫理角度來看,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從人的實踐角度來看,有真的一麵,也有假的一麵;從人的審美角度來看,有美的一麵,也有醜的一麵。此外,還有悲與喜、剛與柔、粗與細、崇高與低下等等性格兩麵的矛盾關係。任何性格,任何心理狀態,都是上述兩方麵內容按照一定結構方式進行組合的表現。
遺傳因素無疑會影響人的性格。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父母和孩子在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真像是在一個模子中鑄出來的。事實上,不僅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著這種奇妙的相似,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間,在言談舉止、眉目相貌之中也會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自己不覺得,外人卻能一下子發現,這說明了遺傳對性格與外貌的影響,同時,它也是後天環境對性格影響的一個生動說明。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夫妻二人感情較好的,他們彼此之間會越來越相似,這恐怕與他們日廝夜守,天天呆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環境對性格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那麼,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呢?
一、嬰幼兒時期是性格的萌芽期
在孩子出生後的2~3年裏,家長和主要照料者的態度和觀點形成了孩子的性格。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性情是溫和還是冷漠,是善於信任他人還是生性多疑,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2歲前主要照料他的那個人的人生觀。因此,家長和照料孩子的人的性格非常重要。
在1周歲之前,嬰兒主要依靠大人的關心、直覺和幫助來得到他所需要、所渴望得到的一切。如果大人過分冷漠,不能在理智的範圍內很好地照料孩子,孩子多少也會變得感情冷漠、鬱鬱不樂。
嬰幼兒有一個極為特殊的需要:他們不願意更換照料他的人,從出生後幾個月開始,他便逐漸喜歡主要照顧他的一兩個人,並且依賴他們,從他們那裏得到安全感。甚至是6個月的孩子也會在見不到照顧他的人時而悶悶不樂,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如果照顧孩子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兒,孩子便會失去一部分愛戀、信任他人的能力,就好像成年人無法忍受一次次痛苦而產生失望情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