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興隆十三年,太宗與齊王、嶽侯歃血於桃園,兄弟稱之。然此仨之命各異,具歎矣。”
————《史記●唐太宗本紀》昨天與李元哲暢聊到天明,對於身體孱弱不堪的我實在是吃不消了,故而日上三竿才總算從睡夢中醒來。
李元哲已經離開了房間,可能是看我睡得沉穩沒有忍心叫醒我。想起昨夜李元哲所說的結義之事,我也不敢耽擱立馬起床更衣,不知是下人還是文軔準備了洗漱用品放在床頭,我胡亂洗漱一番便向外走去。
“師叔,您醒了。”文軔不知何時便已站在門外等我起身,看我走出來忙忙迎了上來。
我點頭示意了一下問道:“四公子呢?”
我環顧了一周,並沒有看到李元哲的身影,便隨口問道,文軔一麵引領我向一個正堂走去,一麵說道:“李公子一大早就進宮了,他吩咐說不要打擾您休息。洗漱的用品也是他安排了下人準備的,現在我帶您前往前廳進餐。”
一早就進了宮,看來李元哲應該是幾乎未曾休息,臨走前還能吩咐的如此周全,讓我很是感動。
剛剛吃過飯,便看到李元哲與嶽鵬一路談笑著走入內堂。我見到二人,立刻躬身行禮,被李元哲上前攙扶。
嶽鵬看到我,立刻露出爽朗的笑容:“薑公子,鵬聽聞昨夜公子與李兄秉燭達旦相談甚歡,竟要在今日歃血結拜。這種事怎麼能少了我嶽某人,如若不棄可否算上嶽某?”
我知道嶽鵬是性情中人,對其秉性極為欣賞,自然不會有任何介意,便說了幾句傾慕的話算作應允。
李元哲早晨離開前已經要下人準備香案、貢品等一幹結拜用的器具在李府後院的一片桃林中設下祭台。
在老奴的引薦下,眾人信步步入桃園。昨天我與李元哲來到李府時天色已晚,並沒有機會四處走動,更不知道李府之內竟然有一處如此雅致的桃林。此時早已進入深秋,桃樹上隻剩三兩片桃葉還掛在枯枝之上,經由一絲悲涼。
沒人想到,未來二十年裏改變了大楚國命運的三個人會在這個有些破敗的桃林裏結拜為兄弟,更不會想到這之後我們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迎接著不同的結局。這破敗的桃林,也便成了我在大楚帝都最後的記憶,二十年後當我再度踏入這裏,南京城已經是大唐的土地。
雖然這次結拜的決定有些匆忙,李家準備的卻一點不含糊。很快,一切準備就緒,我三人跪在軟榻之上,麵前的香案上擺滿了祭祀用品和一個香爐。
長孫公羽拿了一隻公雞手起刀落切開了其脖子,鮮血被依次滴入對應我三人的三個白瓷碗內,很快獻血便被碗中的白水所化。
一個下人拿著三捧點好的香遞於我三人,我三人皆將手中的香端於胸前。
李元哲看一切準備就緒,側首對我二人說道:“二位賢弟,哲長你們幾歲,就不謙讓,做了這個大哥了。嶽鵬賢弟次之,薑敘賢弟最末,可否?”
我二人紛紛表示沒有意見。
李元哲聽罷,回過頭來對著香案方向說道:“我來宣讀誓詞,二位賢弟跟著我讀即可,皇天在上,今日我李元哲(嶽鵬、薑敘)結為異姓兄弟,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誅!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誅之!睥睨天下,一覽眾山小”
話畢,守候在一旁的下人將我三人手中的香接了過來插入香爐之中,我三人則對著香案的方向三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