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點滴
交往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對於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隻有在和大人,和夥伴的相互交往過程中,兒童的認知、情感、行為才能得到充分發生和發展。交往既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與內容,也是他日後成功走向社會的關鍵。可以說,沒有個體的交往活動,就沒有個體的成長與發展。
然而,走進孩子的世界,家長們不禁皺了皺眉。現代建築的封閉式結構,隔絕了孩子們與外界的交流,很多獨生子女開始變得內向、任性、孤僻。而家長們,迫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極易忽視孩子們的情感。
家長們不禁發問:我們該怎麼指導、鼓勵孩子們和別人進行交往?這方麵,傑斯深有體會,讓他來說說自己的故事把。
習慣故事
傑斯是個孤僻的孩子,但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故事從雲雀溪開始,這是傑斯的家鄉。在他眼裏,這個外人看來風景秀麗的地方其實死氣沉沉。盡管他才上五年級,但生活的艱辛讓他變得異常沉默。於是,這個早熟的孩子與周圍環境便有些格格不入,也不善於和人交流。
在這個七口之家裏,所有人都靠著父親微薄的收入生活。然而,現實狠狠地給了這個辛勤工作的中年人一個打擊:他失業了。盡管他每天拚命地挖掘、搬運,盡管他每天一躺在床上就累得倒頭大睡。於是,這個父親變得憂愁而又嚴厲,對兒子傑斯也漸漸喪失了耐心。在他看來,傑斯每天沉溺於一些“不著調的事情”毫無必要。他也並不理會傑斯想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願望,他想令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會活計的人,而不是一個不勞動也不掙錢的虛無的藝術家。而媽媽呢,她每天隻會不停地通知傑斯幹各種各樣的家務活:喂奶牛,擠牛奶……並且,沉重的家務也讓媽媽失去了關心孩子們的時間,她隻會對著他們大喊大叫。這個辛苦的女人想了很多辦法,盡量省吃儉用,努力攢錢,有時甚至會累得沒有力氣做晚飯。但由於經濟的拮據,父母還是給不出足夠的錢讓孩子買文具、衣服和聖誕節禮物。
這一切,傑斯都能理解。生存,才是這個家庭首先需要考慮的。
唯一能夠理解傑斯那些充滿著離奇想象和天馬行空的構思的畫作,隻有一個人——音樂老師埃德蒙茲小姐。隻有她,才會對著傑斯那些“有問題的畫”愛不釋手。她是傑斯人生中的第一縷色彩。但這個不塗唇膏,剪短了牛仔褲的埃德蒙茲小姐在學生和家長們的眼裏是怪異的,甚至於一些老師也不能理解她的前衛衣著和行為。他們嗤笑她是嬉皮士,甚至連傑斯偶爾也會這麼覺得。雲雀溪居民沉醉於封閉的生活,連他們的思想也早早地打上了一個句號。但埃德蒙茲小姐的魅力是不可抵擋的,她那天然的美麗和開朗的性格早就讓孩子們融化了,在她熱情的羅網裏,孩子們希望聽到從教師辦公室傳出來的嘈雜的歡樂聲,希望和她共度每個星期五下午那美好的半小時。然而,當他們走出來,卻假裝不會被這樣一個穿著緊身牛仔褲,兩眼化了妝而嘴唇原封不動的嬉皮士所欺騙。
所以,當萊斯利出現時,傑斯的生活才真正被打破了。灰色的幕布變成碎片掉落下來,炫麗的光線開始照進傑斯的心靈。一切都源於那個下午,有個穿著怪異的女孩子搬到了傑斯家隔壁。這個跟埃德蒙茲小姐擁有著同樣多的話題和爭議的女生剛一出現,就強烈地吸引了傑斯的注意。開學第一天她就穿著剪短了的褪色牛仔褲和汗衫似的藍外衣,腳上穿了帆布膠底運動鞋而沒有穿襪子,而其他人都穿著最好的衣服,於是驚異的氣氛從班上奔湧出來。
但是,兩人的友誼卻是從“交惡”開始的。一整個暑假,傑斯都風雨無阻地繞著奶牛場跑步。盡管這種運動使得傑斯精疲力竭,而且要在家人不理解的情況下暗中進行。但為了成為五年級學生當中跑得最快的孩子,什麼都是值得的。然而,這個唯一有可能讓他在同學們麵前嶄露頭角的理想,卻被萊斯利“無情”地毀滅了。這個怪異的女生在第二輪比賽中就以明顯的優勢贏過了傑斯,引發了現場的歡呼,一些男孩子還嘲弄似地盯著傑斯。傑斯感覺受到了侮辱,而元凶是萊斯利。於是,傑斯對她產生了厭惡,甚至拒絕同她一起坐公車回家。
然而,熱情洋溢的萊斯利漸漸地讓傑斯撤下了自己的心理防線。她坦言自己無意於同任何人爭奪冠軍,隻是喜歡自由奔跑而已。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這個特殊的女孩兒又重新喚起了傑斯的好感,而傑斯的天才也很令萊斯利欣賞,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