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孩子的禮貌
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無疑是惹人喜愛的,在此向父母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以身作則。兒童擅長於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從提高自己的禮節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
在家裏如能表現良好的用餐禮節,那麼在公共場合的表現也不會差。從孩子5歲起,便開始教他從飯前洗手開始的用餐禮節。
善於利用客人來訪的時機。在客人來訪之前,和孩子將介紹、寒暄過程預演一番,並且告訴他說“請”和“謝謝”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認生”,或有“人來瘋”的現象,不妨輕柔地提醒他注意禮貌。客人離去後, 指出孩子行為失當之處,但對他們表現得體的地方,不要忘記稱讚一番。
2.激發興趣愛好
幼兒一天天長大,想讓他多學一些技能,以便適應現代社會,但又感覺幼兒很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提供機會讓幼兒掌握環境,便能更好地把我們的期望傳達給幼兒。比如,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給他,這便是在向他傳達一種信息:他可以依靠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
幼兒在遭受挫折後會變得沒動力,沮喪失望。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能增強他們對自己的信任感。他們會明白,自己某一特定行動會得到某種預期效果,通向成功之路是靠他們自己的堅定決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構築的。
許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掌握環境就是掌握某項新技能,因而會瘋狂地讓幼兒多學些課外課程,弄得幼兒忙亂不堪,疲於奔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反而不利幼兒掌握通向成功的技能——過分被外界因素控製反而使幼兒失去內在動力。
3.培養孩子的童年經驗
大腦決定著人的智慧和才能,也是情感的物質基礎,但它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定型的,它隨 著寶寶的成長而不斷完善,最快的發展時期則是在童年。
童年是養成一生情緒特征的重要時機。這段時期的經驗一經形成,便不會因日後的經驗輕易改變。童年的經驗會在情緒調節中樞中形成恒久的聯結,而所謂童年經驗又與父母給與的情緒教育很有關係。
心理學家高特曼指出:“父母的確可透過情緒教育改變孩子迷走神經被激活的門檻。譬如說,可教導孩子客觀辨識情緒,而不采取批判的態度,遇到困境時嚐試不同的解決方式,而不一定要動手打鬥或退縮自衛。”在適當的教養下,孩子能抑製迷走神經的活動,進而避免過激 反應,具體的結果是孩子比較乖。
每一項情商都有其關鍵的發展期,多占據幼時數年的時間,這是很有道理的。每一個時期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情緒習慣的契機,如果錯失良機,長大後便很難彌補。正因為童年時期留下的創傷長大後仍會留下恒久的傷痕。因此,你要特別留心孩子的童年經驗。
事實證明,最重要的情緒經驗來自親子的互動,有的父母能充分認知嬰兒的情緒需求,教養中便時時灌輸同情心的教程。
同樣,發現有些父母根本無視孩子的情緒變化,全憑個人喜怒任意打罵。
以上這兩種父母教養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孩子早年扭曲的性格或被忽略的情緒在成長後隻能用心理治療來解決。
但如果我們能在一開始就悉心培養孩子的情商,又何必等到以後來補救呢。
4.認識能力的訓練
認識能力的訓練2歲小孩的兜裏,什麼破爛都有:糖紙、瓶蓋、石頭子、畫片等,他們把這些破爛都視為“寶貝”,也正是通過玩這些“寶貝”,發展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
家長可以結合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教孩子認識事物特征。例如:這張糖紙是透明的,這張是不透明的;這個瓶子是圓的,那個瓶子是方的;這個瓶蓋是鐵的,那個瓶蓋是塑料的……無形中就能夠教孩子很多知識,培養了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另外,帶孩子上街、上公園時,一路上見到的東西,都可以講給孩子聽。如:這是公共汽車,這是卡車,這是小汽車,那是鬆樹、楊樹……還可以教孩子識別顏色。這一切都會使孩子的觀察能力逐漸地敏銳起來。
5.數學能力訓練方法
很多孩子到2歲已經會數1、2、3、4、5甚至更多了。但他們根本不理解數字的概念。因此必須聯係與數字有關的生活小事,反複訓練,才能逐漸使孩子對數字有所認識。
家長可以拿兩個蘋果,告訴孩子:“這是幾個蘋果啊?我們數一數,1,2,是2個。現在你拿一個蘋果給爸爸。”還可以拿其他的實物或玩具,反複訓練,讓小兒感知1和2的實際意義。等他對1和2的概念明確了,再教3、4……也可以通過撲克牌遊戲,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準備一副比較漂亮的撲克牌,增加寶寶的興趣,教寶寶分辨每張撲克牌的不同點。如顏色區分、點數區分、圖案區分等。還可以教他玩拉大車的遊戲或從小排到大、從大排到小的順序排列。根據孩子每天玩的情況給予適當鼓勵。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對物體的分辨能力和對數字的識別能力。
6.繪畫能力訓練方法
1歲多的孩子很喜歡塗塗畫畫,可以給孩子一根細木棍讓他在沙土地上畫,也可以給他一支鉛筆或蠟筆,讓他在紙上畫。家長可以先向孩子示範一下如何畫直線、畫圓圈、畫螺旋形,讓孩子學著去畫,即使他亂畫也不要去管他。當他畫了圓圈,雖然不圓也要鼓勵他,每天讓他畫1~2次,每次10~15分鍾,孩子會越畫越好。對自己手和手臂的控製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亂塗亂畫是學習書寫、畫畫的萌芽階段,它能夠訓練孩子動手靈活、精巧,並能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7.動作能力訓練方法
快2歲的孩子已經走得很穩,跑得很好了。應該訓練他單腳站立,開始會站不穩,因為他還掌握不了身體的重心變化。訓練一段時間後,他就會站得很穩了。還可以訓練他蹬小三輪車,騎車的時候,眼睛要平視前方,手要扶車把,腳要蹬,身體要坐正,哪一點沒有弄好,車都無法前進。這使全身肌肉都必須協調,同時也鍛煉眼睛,鍛煉頭腦的靈敏度和反應能力。
8.空間知覺能力訓練
快2歲的孩子應逐漸發展空間知覺,小兒一般是先學會分辨上下,而後是分辨前後,最後才懂得左右。
為了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例如:“把桌子底下的畫片撿起來。”“把床上的毛巾被遞給我。”這樣做可使孩子理解上和下。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時,一邊跑一邊喊:“後邊有人追來了,咱們快往前跑吧!”或者說:“你在前邊跑,我在後麵追。”讓孩子掌握前和後的概念。戴手套的時候,一邊戴一邊說:“先戴左手。喲,右手還沒戴手套呢!咱們再戴右手吧!”穿鞋、穿襪子時也這樣,一邊穿一邊說。脫襪子時可以問他:“先脫左腳呢,還是先脫右腳?”反複訓練,孩子很快也會記住左右。讓孩子掌握空間概念是比較困難的,如果隻是空洞地講,孩子很難理解,必須結合實際,反複訓練,才能逐漸掌握。
9.智力開發要注意
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水平。好的家庭教育,可以開發兒童智力,為更好地掌握知識奠定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命運幾乎取決於家庭環境和教育。
破除天才論
遺傳因素對人的智慧發展是有影響的,但不是起著決定性作用。“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是靠後天教育影響形成的。
不要揠苗助長
應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遵循兒童智力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因勢利導,不可超越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
要有毅力
人才的培養周期性長,不可一勞永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培養不出人才來的,必須持之以恒。同時,注意方法多樣化和靈活性,不管多麼好的方法,沒有好形式絕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智力發展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是不能分開的。
比如,學習興趣、意誌、性格是智力發展的動力,並能彌補智力的不足,改善大腦的工作狀態。
10.智商訓練遊戲
認物體
方法
給小兒看一張畫有雞等四種動物的圖畫。先指著雞問幼兒:“這是什麼?”提問可以重複幾次,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問話。不管他是否說出雞的名稱,可繼續指著每一幅圖提問:“這是什麼?”對他作出的任何反應都給予表揚,以鼓勵他作出更多的反應。繼之可用畫有六幅畫的小卡片,詢問幼兒其中每幅畫的名稱。問每一幅畫時,應讓幼兒有兩次機會說出它的名稱。對沒有說出名稱的畫,可對他說:“指給我看哪個是”×ד或”把你的手指在××上。“這個測試讓幼兒說出畫的名稱以後緊接著做,或者以後再做,要看小兒對這一測試是否還有興趣。
認識”上、下“的概念
方法
先指著桌子上的花瓶等物或根據周圍環境布置,告訴幼兒:”花瓶放在桌子上麵,椅子放在桌子下麵,被子放在床上,鞋放在床下麵“等。反複學習後,讓幼兒完成有關指令,如”把積木放在桌子上“,”把小凳放在桌子下“等等。
目的
認識物體及方位概念。
對應遊戲
方法
準備4塊寬為5厘米的硬紙片,分別貼上小狗、小兔、肉骨頭、大蘿卜等圖案。然後問幼兒:”小狗最愛吃什麼?小兔最愛吃什麼?“等等,讓幼兒根據動物的習性,把食物與動物對應起來。
目的
了解事物簡單的對應關係。
指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方法
成人問幼兒:”寶寶的身體(或手、腿、肚皮、腳、脖子等)在哪裏?“幼兒指出後給予表揚,若一時沒指到,要幫助幼兒指出來。
也可以指著幼兒的腿等部位問幼兒:”這是寶寶的什麼呀?“讓幼兒回答。
對號入座
方法
在一塊大紙板上畫出方形、圓形、三角形、花形、不規則形等,然後把圖形切下來,讓幼兒把切下來的各形狀小塊圖形設法安回原來的位置。必要時可提示或幫助幼兒完成。
畫弧線
方法
成人先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幾條弧形線,然後讓幼兒照著畫。
聽聲音
方法
把幼兒眼睛蒙上,敲盆子、翻書、搖鈴鐺,然後問他是什麼聲音。
目的
訓練聽力和分辨能力。
學數數
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進行數數練習。如給幼兒吃水果時,先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蘋果,有幾口人,一人吃一個夠不夠分。吃飯時讓幼兒數數碗、筷子、椅子、人數,看看夠不夠。類似練習很多,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隻要你對這類問題給予注意。
目的
理解簡單的數的含義。
點連線
方法
在紙上用筆給幼兒畫些點或虛線,讓幼兒把點連成線,並看看連出來的是什麼東西,如:橫線、曲線、蘋果、十字等簡單圖線。
目的
訓練握筆、運筆能力。
識字樂園
1.頭——head
腦袋就是頭。
寶寶的頭上長著頭發。
2.眉——eyebrow
眉毛
寶寶的眉毛黑,真好看。
3.目——eye
”目“就是指眼睛。
眉毛下麵的就是”目“。
4.鼻——nose
鼻子
天冷了,寶寶的小鼻子被風吹得紅紅的。
5.耳——ear
耳朵
大象的耳朵像兩把大扇子。
6.口——mouth
”口“就是嘴巴。
”用“口”吃飯、喝水。
7.牙——teeth
牙齒牙刷
寶寶每天用牙刷刷牙,露出一排小白牙。
8.舌——tongue
舌頭
小青蛙用舌頭捕捉害蟲。
9.臉——face
麵孔
寶寶的臉蛋像紅蘋果。
洋娃娃的小圓臉像幼兒一樣可愛。
10.發——hair
頭發
寶寶的頭發烏黑烏黑的。
11.手——hand
手槍手套手電筒
寶寶有一雙小小手。
12.指——finger
指頭指甲
寶寶的兩隻小手有十根手指頭。
13.足——foot
“足”就是腳。
寶寶有兩隻小小腳,寶寶用腳走路。
14.坐——sit
寶寶坐在板凳上。
15.站——stand
站立 站起來
16.走——walk
走路
寶寶自己會走路,不要媽媽抱。
17.跑——run
跑步奔跑
小烏龜和小兔賽跑,小兔太驕傲,跑輸了。
18.跳——jump
跳舞跳躍
寶寶跟著音樂跳舞,跳得棒極了!
19.追——chase
追趕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