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兒童發生猩紅熱時,部分小兒可能隻表現化膿性扁桃腺炎而沒有皮疹,其傳染性相同,同樣應隔離治療。同班孩子和其他密切接觸者應服預防藥,常用複方新諾明,每天0.25g~0.5g,連服3天。
4.流行性乙型腦炎治療
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經蚊蟲媒介傳播流發於夏秋季節,具有典型的季節性,尤以兒童多見。臨床特症為高熱、意識障礙、驚厥、腦膜刺激症、腦症狀等,重者引起呼吸衰竭。人對乙腦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持久的免疫力。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主要在10歲以下,尤以2~6歲兒童發病率為最高。
乙腦患者的病程可分為以下4個時期:
初熱期
(發病開始的3~4日內)相當於病毒血症期,起病急驟,一般無明顯的前驅症狀,表現為發熱,體溫驟升到39℃左右,伴有頭痛、嗜睡、嘔吐、精神萎靡及食欲不振等。
極期
(病程4~10日)表現為高熱、嗜睡、昏睡或昏迷、驚厥、肢體痙攣、錐體束征、不自主的運動、不對稱的肢體癱瘓。多數患者在發病7~10日左右,體溫開始下降,病情逐漸改善,進入恢複期。
恢複期
本期多數患者能在2周後順利恢複,體溫逐漸正常,各種神經、精神症狀好轉、消失而痊愈。昏迷的患者常經過短期的“精神呆滯”的階段而逐漸清醒。嚴重的病例因腦部病變較重,常恢複較慢,可有神智遲鈍、癡呆、精神或行為異常、失語、吞咽困難、肢體癱瘓或不自主的運動等表現,約需1~3個月逐漸恢複正常。
後遺症期
少數患者在發病半年後,仍留有意識障礙、癡呆、失語、癱瘓、錐體外係等後遺症。如堅持調養及適當的治療,部分患者仍能恢複。
預防乙腦的關鍵是作好滅蚊及疫苗注射的工作和對動物宿主的管理。
乙腦病人的病情發展較快,需住院治療,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性治療方法來及時處理,合理用藥。
5.手指紮刺的治療
竹、木、鐵、玻璃、植物都可能刺傷皮膚,紮刺後,一要將刺挑出,二要消毒防感染。
將鑷子或縫衣針在火上燒一燒(打火機或火柴)。
將傷口周邊皮膚擦洗幹淨。
順紮入方向將刺挑出或拔出。
刺挑出後,用手擠一擠,出幾滴血,要塗些酒精。
如果刺紮得深,或很髒,要請醫生處理,並注射抗破傷風預防針。
6.手指割破的治療
手指割破是常見外傷,要注意止血後預防感染。
止血注意兩點,一是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髒水平。二是用另外一隻手的兩個手指捏緊受傷指的指根。
把傷口周圍用清水、肥皂洗幹淨,用紗布將傷口周圍擦幹。
可在傷口上塗紅汞,或使用創可貼包紮。不可用藥棉或有絨毛的布塊直接蓋在傷口上。
包紮後的傷口,不要再沾水。第二天可打開看一看,如發現傷口周圍紅腫,請醫生處理。
7.手指戳傷的治療
手指戳傷是手關節的扭挫傷,是在指頭碰在硬物時發生的。
手指挫傷後,可用冰冷物敷在傷處,每次10~15分鍾,可以消腫。如果已受傷三四個小時,就不能冷敷了。
冷敷後,可貼敷消腫止痛貼劑,如傷濕止痛膏、七厘散等。
為了使傷指減少活動,避免再受傷害,可用厚紙裹住傷指。消腫後,可輕輕按摩,並緩緩活動。
如果腫痛嚴重,可能有骨裂或骨折,應用較厚的紙片裹住傷指,以免傷指再活動,請醫生診治。
手指夾傷或砸傷如無出血,也可如上處理。
8.腳扭傷的治療
孩子活動量大,不小心踏空,腳向內翻,發生扭傷是常見的。扭傷後,外踝可出現腫脹,皮下發青等。
受傷後,可冷敷,使腫脹減輕。
讓孩子臥床,不要再下地活動。足要抬高,墊上棉墊,使傷腳高過心髒。如腳下垂,會加重腫脹。
可請醫生診治,外敷藥並內服七厘散、跌打丸等。
如無骨折,隻是部分韌帶撕裂,可用手指輕輕按揉傷處至小腿。
如韌帶撕裂較重或完全斷裂,或出現骨折,要固定1~1.5個月。
有過腳扭傷的孩子,注意不要再次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