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確預判經濟走勢的情況下,太原市委、市政府果斷按照“新興化、高端化、園區化、集群化、循環化、信息化”的思路,以建設一流新興產業基地、一流自主創新基地、一流現代宜居城市為目標,布局綠色新興產業,實施了一係列轉變增長方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舉措,為非煤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在整治煤炭產業的同時,太原市新興產業高速發展,增加值增速達到了27.7%,高於煤、焦、鐵、化、電等傳統產業19.3個百分點,占工業比重達到了18.5%,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9%。太原經濟區獲批“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鋁鎂合金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民營區工業新區加快建設,引進晉西裝備產業園等一批新興項目。不鏽鋼園區一批優勢項目相繼落戶。清徐經濟開發區陽煤集團化工新材料園奠基。今年上半年,隨著一大批新興產業項目陸續竣工、投產,電子設備、煤礦專用設備、新材料、食品製造等綠色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裝備製造業和食品行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別達到了20.32%和6.58%。在冶金、煤炭、焦炭占比下滑的同時,這些行業為太原市經濟增添了亮色。
太原去年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接近1100億元。太原市獲得“2011年度中國十佳品牌會展城市”稱號,民營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並通過驗收;旅遊總收入增長20.1%。今年上半年,太原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近600億元,強勁增長10.4%,高於全省和全國。其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增長13.6%,金融業增長11.9%,房地產增長14.8%。
隨著轉型跨越戰略的深入推進,太原市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深刻變化。無論從增加值權重,還是稅收結構,第三產業都已經擺脫了以往的尷尬地位,成長為拉動龍城經濟發展的“龍頭老大”。今年上半年,太原市服務業增加值近600億元,遠遠超過工業,增長10.4%。其中,房地產增長14.8%,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增長13.6%,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金融業增長11.9%,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幅分別達到了4.2%、9.0%和10.4%,呈現出三、二、一的增長格局。三次產業的權重演變為1.3%、41.3%和57.4%。第三產業增加值一舉超過了第一和第二產業的總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都市農業穩步推進。確定婁煩縣馬鈴薯、小店區奶牛和清徐縣蔬菜3個“一縣一業”特色基地縣和64個“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3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均順利通過驗收。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46萬畝。改擴建、新建規模健康養殖示範場61個。大力發展食醋、肉製品、幹鮮果、蔬菜和優質糧油5大加工業,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91.9億元,增長31.2%。一個服務城市的都市型農業體係正在建成。
已經公布的太原工業經濟三季報顯示,在全國工業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太原高端裝備製造業異軍突起,強勁拉動,前三季度太原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543.9億元,同比增長12.5%,增速連續兩個季度高於全國全省水平。
美麗太原
為了“讓市民呼吸清潔的空氣,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太原市提出了把太原建成“藍天白雲之城”、“青山綠水之城”的生態建設目標。
太原市堅持“生態立市”的生態文明新理念,製定最嚴格的綠色標準體係“抑黑促綠”,持續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凡是汙染嚴重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律不得興建;凡是超標或超總量控製指標的工業企業一律關停……幾年前,煤炭產業退出主城區;8月中旬,曾經為城市環境質量改善做出巨大貢獻的太原煤氣化第二焦化廠關停,從原煤散燒到焦爐煤氣再到更清潔的天然氣,太原完成了燃料的三次革命。西山地區原為全省汙染重災區,十大森林公園建設後,已成為市民觀光遊覽的好去處。大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去年完成造林麵積49.2萬畝,相當於“十一五”後三年的總和。去年實施重點綠化工程31項,新增綠化覆蓋363公頃,新增綠化 354 公頃,新增公共綠地150公頃。市區環境空氣綜合汙染指數下降3.5%;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0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