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型是太原第一要務(1 / 2)

轉型是太原第一要務

封麵文章

作者:本刊山西采訪組

太原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改革,大力嚐試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實施了轉型跨越和資源型地區綜合改革戰略。

太原,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結合部,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之都,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然而,作為重工業布局城市和資源型經濟城市,太原市對重工業和采掘業的依賴,給當地的經濟結構、生態環境、城市布局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為此,近年來太原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改革,大力嚐試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實施了轉型跨越和資源型地區綜合改革戰略,堅定不移淘汰落後產能,堅定不移布局綠色新興產業,在度過了短暫的轉型陣痛帶來的經濟低迷之後,迅速崛起。

上半年經濟報告顯示,太原市按照“建設三個一流、打牢一個基礎、強化四大支撐,實施對標趕超”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各項經濟指標擺脫底部,加速上揚,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增長動力更加強勁,增長速度更是遠遠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太原市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不僅迅速做大了經濟總量,還進一步提高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並構建成一個多元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新型支柱產業體係。轉型跨越成為太原最重要、最成功的實踐之一。

產業轉型,破解資源魔咒

在中國的省會城市中,太原在中國的曆史上可以留下重重一筆。無論是中國鼎盛的漢唐,近代的民國,還是當代的中國,太原,都獨具魅力。因為,太原的煤炭資源甲冠天下。如果說山西是煤炭之都,那麼,太原就是煤炭之都的一顆明珠。由於太原特殊的能源地位,建國初期,許多中國第一流的特大型企業就是在這個時期在太原建立。如太鋼、太重、太化等,初步確立了太原在中國重化工的地位,太原也因此被確立為中國的重化工基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計劃經濟年代,太原變成了一個主要以輸出能源為主的城市,對環境的保護盒修複基本停頓;尤其產業結構極為不合理。形成了單一的以煤炭、焦化、電力、鋼鐵、電解鋁為主導的工業結構。與東部沿海先進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經濟的單一,已經嚴重製約著太原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如何轉變經濟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就非常緊迫的擺在了太原各級領導眼前。

太原市委、市政府站在“謀萬世”、“謀全局”的高度,提出了轉型跨越的發展戰略,就是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的快速跨越。

破解資源魔咒,轉型跨越的第一刀對準了長期在太原市占據龍頭老大地位的煤炭產業。由於煤炭儲量豐富、煤質優良、易於開采,價格上漲,太原西山地區私挖濫采遍地開花,集中度低,形成了多小散亂的產業格局。落後的開采技術浪費了大量寶貴的資源,事故頻發嚴重危害著經濟的健康機體,嚴重影響了龍城太原的美好形象。

在準確預判經濟走勢的情況下,太原市委、市政府果斷按照“新興化、高端化、園區化、集群化、循環化、信息化”的思路,以建設一流新興產業基地、一流自主創新基地、一流現代宜居城市為目標,布局綠色新興產業,實施了一係列轉變增長方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舉措,為非煤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非煤產業和新興產業煥發活力

轉型跨越的指揮棒一出,太原市的非煤產業新興產業得到高速發展。

過去一年,太原市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27.7%,高於煤、焦、鐵、化、電等傳統產業19.3個百分點,占工業比重達到了18.5%,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9%.太原經濟區獲批“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鋁鎂合金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民營區工業新區加快建設,引進晉西裝備產業園等一批新興項目。不鏽鋼園區一批優勢項目相繼落戶。清徐經濟開發區陽煤集團化工新材料園奠基。今年上半年,隨著一大批新興產業項目陸續竣工、投產,電子設備、煤礦專用設備、新材料、食品製造等綠色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裝備製造業和食品行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別達到了20.32%和6.58%。在冶金、煤炭、焦炭占比下滑的同時,這些行業為太原市經濟增添了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