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汾水之濱的明珠(2 / 2)

立足於為城市強筋壯骨,古交建設了一批改善城市麵貌、提升城市品位的工程。主要工程項目有:城市路橋改造。除新建成火山汾河大橋之外,先後拓寬改造了西曲汾河大橋、勝利橋、灘上橋、鎮城底汾河橋等5座橋梁,新建改造了濱河北路、迎賓路、義學路、青年路、桃園路、濱河南路、振興街、金牛東大街等8條市政道路。城市亮化硬化美化。實施了濱河北路、濱河南路、青年路等18條城市主幹道路和12條小街小巷的亮化工程;高標準硬化了市內18條主要街道的人行道,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對外開放形象。

未來幾年,古交正處於經濟發展的恢複期,也處於社會矛盾的疊加期,更處於轉型跨越的加速期,走好轉型跨越發展之路至關重要。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純清到古交檢查指導工作時指出,要堅持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實現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作為一個轉型難度大、極富挑戰性的典型資源型城市,古交市多年來一直在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上尋求突破點。

加快轉型跨越發展,對於古交這個因煤而興的城市而言,優勢在煤,但也不能完全靠煤炭。要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煤與非煤並重,“三次產業並舉”,真正“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走出一條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科技支撐、多元發展的轉型跨越之路。

山水園林城,省城後花園

古交市堅持科技引領,突出項目帶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支持民營企業轉型,通過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和循環利用項目,進一步延伸“煤—焦—精細化工”、“煤—電—新型建材”產業鏈,推進煤炭產業向高、精、尖延伸;全麵實施非禁即入政策,進一步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城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文化旅遊產業等領域,促進退出煤炭領域資本的就地轉化,形成“二次創業”,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加快建設以工補農示範區,走出了一條村容整治幫扶方式、產業發展助推方式、農民增收扶持方式、村企互動發展方式相結合的以工補農、以企幫農、城鄉一體、全麵進步的和諧發展之路,力爭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按照“山水園林城、省城後花園”的定位,在全市啟動實施村莊集鎮建設規劃,統籌搞好城鄉公路網絡化建設規劃,加快推進舊城改造,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圍繞建設“藍天碧水”之城,繼續開展煤炭行業礦井廢水治理,強化焦化行業汙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大力實施“三環生態圈”戰略,打造城市森林公園;重視社會事業和民生改善,深入實施“百校興學”工程,繼續推行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

在未來幾年內,古交市將把“謀發展、促轉型、惠民生”作為全市發展理念,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圍繞建設一流的新型煤化工和新能源產業基地、一流的循環經濟示範基地、一流的以工補農示範區、一流的現代宜居城市的戰略目標,全力建設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生態文明、和諧共享的新古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