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之濱的明珠
封麵文章
作者:本刊山西采訪組
古交,這座發展中的新型能源城市正日益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
出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向西行50公裏,就到了坐落在呂梁山東麓、汾水之濱,以煤炭資源豐富而聞名三晉的新興工業城市——古交市。
古交市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國最大的土焦煤生產基地,也是呂梁山東麓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連接省城太原和晉西北的現代化工礦城市。
隨著一批批城建重點工程的實施,古交市的城市麵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煥發出了現代化城市的新氣象。
如今,當你駐足風景如畫的汾河岸邊,瀏覽那匠心獨運、造型別致的綠色園林景觀;當你徜徉在寬敞整潔、暢通有序的街道上,盡享小城的繁華與安寧;當你登上高高的月亮峁,流連在新近崛起、設施一流的現代化高中校園,俯瞰古交全景,你會感悟到古交的萬千變化,會對古交的明天充滿信心。
古交,這座發展中的新型能源城市正日益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
依礦而立,緣礦而興
古交礦產豐富,依礦而立,緣礦而興。煤炭資源豐富是古交市的優勢,也是全市經濟社會結構中的主要支柱,並以此躋身於全國、全省能源建設的行列中,成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田麵積754平方公裏,地質儲量96億噸,占山西省儲量的二十分之一。儲煤是全省儲煤密度的五倍。除煤、焦、鐵產業外,古交的林、牧業和第三產業開發潛力巨大,古交山地麵積占總麵積的95%以上。
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太古嵐鐵路和太佳公路穿越全境,太古高速公路今年將全線通車,屆時必將擴展古交與外界的聯係。
古交市的前身為太原市古交工礦區,1958年設立。1988年經國家批準撤區建市。作為國家“六五”、“七五”、“八五”計劃重點開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古交市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基礎設施、公眾福利等各項事業,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間均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古交是省城太原連接晉西北的唯一城市,輻射晉西北9縣200餘萬人口,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
跨入新世紀之後,特別是我國加入 WTO 之後,開放的古交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境界。隨著古交電廠、山西金業煤焦化集團公司百萬噸焦爐的相繼建成投產,再一次地拉動了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麵發展。同時,古交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二產、強化一產、發展三產”的戰略決策,並且製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打造寬鬆的投資環境,自此,古交市步入了改革和開放的快車道。
搶抓機遇,蓄勢轉型
“十二五”時期,是古交搶抓機遇、蓄勢轉型、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大局意識、發展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迎接挑戰中探索新思路,在把握機遇中謀求新發展,努力開創古交轉型跨越發展的新局麵。
古交因多年依托煤炭資源的先天優勢,形成了過度依賴煤炭產能擴張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投資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煤炭下遊產品缺乏、附加值低,難以抵抗市場風波;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步伐緩慢,規模以上企業逐年減少,發展的後勁不足;新興產業培育剛剛起步,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未形成,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的驅動效應一時難以見效;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業發展受自然因素製約仍然很多;第三產業發展規模普遍較小,規模化、品牌化效應依然不足,因而產業結構超重、單一、難以支撐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必須把經濟轉型作為根本出路,堅持科技引領,突出項目帶動,借助內強外聯,著力走出一條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轉型跨越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