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1 / 2)

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內部報告

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情況相對樂觀,整體經濟增長率有望由2012年的5.3%反彈至2013年的5.6%。

歐洲危機的爆發與惡化是最近3年內全球經濟領域的最重要事件。受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率由2010年的5.1%下降至2011年的3.8%,進而下降至2012年的3.3%(根據IMF2012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下同)。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在此期間內均經曆了經濟增長的減速。2013年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速黯淡的一年。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3.6%,而美國、歐元區、日本這三大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2.1%、0.2%與1.2%,仍顯著低於其潛在增長率水平。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情況相對樂觀,整體經濟增長率有望由2012年的5.3%反彈至2013年的5.6%。

發達經濟體普遍麵臨以下問題:失業率高企、國內消費投資增長乏力、整體負債率偏高。為穩定金融市場與提振實體經濟,發達經濟體普遍實施了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當然,部分國家的寬鬆財政政策已經造成政府債務占GDP比率高居不下,甚至爆發了債務危機。盡管如此,目前美、歐、日、英等國家都在實施不同程度的量化寬鬆政策。發達國家央行的集體量化寬鬆政策既加劇了主要貨幣之間彙率的動蕩,也加劇了短期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全球主要經濟體既有陷入所謂“彙率戰”的風險,也麵臨著“貿易戰”的威脅。

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年間也經曆了增長率不斷放慢的過程。2010年與2011年的GDP增速分別為10.4%與9.2%,2012年可能顯著回落至7.8%。中國經濟的逐漸走軟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針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斷回落;二是外需疲軟、人民幣升值與國內要素價格調整導致出口增速下降;三是上一輪宏觀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漸消失。中國經濟的不斷放緩引發了市場的擔憂,以至於有人預測中國經濟將會硬著陸,甚至可能在2013年爆發一場由產能過剩引爆的危機。

然而,正如IMF預測2013年中國經濟仍將實現8.2%的增長一樣,筆者認為如果沒有重大突出事件(例如歐債危機嚴重惡化、局部軍事衝突爆發等)出現,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8%上下。這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夠再次實現軟著陸。在全球經濟一片萎靡中,中國經濟可能依然是最大的亮點。之所以做出比較樂觀的判斷,是因為從宏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投資與出口在2013年都有望維持比較平穩的增長,出現顯著下滑的概率較低。

首先來看消費。過去幾年內就業市場形勢穩中偏緊,城鄉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民工收入)出現持續較快增長,社會保障體係得到進一步加強,這都促進了居民消費的穩定增長。坊間傳聞,十八大之後中國政府可能出台新的收入分配政策,國民收入向弱勢群體的適當傾斜有助於進一步提高邊際消費傾向較強的群體的消費能力。目前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中期階段與居民消費升級的關鍵時期,預計住房、汽車、教育、健康、旅遊等領域仍將成為未來的消費熱點。此外,歐債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再一次采取了穩增長、促消費的政策,為汽車、節能家電等產品的銷售提供財政補貼以刺激相關產品消費。

當然,居民消費增長也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掣肘:很多城市針對房地產與汽車仍實施限購政策;由於社會保障體係依然不健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導致謹慎性儲蓄動機較強,社會平均消費傾向偏低;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後,農民工收入增速可能放慢(原因可能是民營企業利潤增速下降)等。綜上所述,筆者認為2013年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的名義增速可能在15%上下。

其次來看投資。投資可大致分為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與基礎設施投資。盡管受庫存較高與產能過剩困擾,2013年中國製造業投資增速難有大的起色,但總體上仍有望保持穩定,而新非公36條實施細則的逐步落實有助於刺激民間投資的增長。從供求關係來看,房地產宏觀調控已經造成很多城市供應偏緊,2013年房價反彈並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反彈的概率較大。從曆史經驗來看,黨代會召開與地方政府換屆後,總有一波旺盛的地方政府投資需求,恐怕此次也不例外。另一個曆史經驗是,在每個五年計劃實施期間,中前期(第2至3年)的投資增速普遍較高,而2013年恰好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三個年頭。

不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也麵臨如下一係列不利因素:首先,對製造業投資而言,去庫存化、去產能化甚至去產業化的壓力依然巨大,勞動力成本仍在上升,當前工業企業利潤的大幅下滑可能影響企業家投資的信心與能力;其次,對房地產投資而言,宏觀調控政策仍可能繼續維持,且建築用地供給相當有限,這會限製房價反彈後房地產投資增速反彈的空間;再次,對基礎設施投資而言,作為投資主體的地方政府或地方融資平台目前債台高築,隨著土地市場的降溫,地方政府的財力與融資能力均受到限製,難以進行新一輪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綜上所述,筆者認為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名義增速有望維持在20%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