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重大進展:這個目標將得益於資本市場融資機會的配置以及市場投資導向的引導作用。
三、市場經濟體製下資本市場需要發揮更積極作用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四個著力點”:一是資本市場作為最佳資源配置平台,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衝動,提供發展動力;二是提供多渠道資金供給動力、退出機製,為創新參與各方提供財富增值和實現渠道;三是通過並購重組促進創新能力的整合、價格信號作用引導創新走向;四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產業集群,不僅豐富現代產業體係,而且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與其它產業發展的嫁接;五是高效率融資通道、並購優勢、套期保值業務,都可以增加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全麵深化經濟體製改革:一是通過資本市場平台、股份製和股權文化的作用,有助於公有製、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兩個“毫不動搖”之間的共存共榮和互相融合;二是通過尊重、引導和利用資本市場的配置功能,可以減少宏觀調控行政政策手段直接麵對經濟生活的做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是解決好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的短板問題,可以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係;四是豐富金融產業體係的企業主體,在證券、基金、金融控股公司層麵加大民營化力度,破解金融業“民營歧視”,是落實“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的重要舉措;五是推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創新金融模式,提升資本市場創新能力、服務能力、控製風險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對於“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具有內生意義。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是發展並購基金,幫助企業並購海外技術和企業,是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的新途徑;二是發展風投、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板市場、產權和技術交易市場,鼓勵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創新,可以推動科技和金融緊密結合;三是科技創新型高新技術類企業上市和利用資本市場多樣化融資工具,形成有利於創新的市場體係、融資機製和服務體係,實現科技和金融兩輪驅動;四是資本市場提供的風險共擔共享機製,有利於資源向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國家創新能力。
——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既可以迅速集聚大量資金,為結構調整開辟增量資金渠道,又可以有效引導各種生產要素、優勢資源向核心區域和政策扶持區域集聚,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二是資本市場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創新有效支持城鎮化建設的思路和工具,有利於發掘城鄉一體化這個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中部崛起是國家大戰略,要克服微觀束縛,尤其像山西承擔國家唯一全省域轉型實驗任務、又有得天獨厚轉型條件的省份,如何也像對西部一樣,得到資本市場特別支持。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一是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機製、融資支持可以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二是在資本市場層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交易試點,有效彙集資金、升級技術,形成規模效應,實現節能減排和生態補償與保護;三是資本市場的話語權形成機製和風險管理功能可以助力國家能源安全和海洋強國建設。
由於思想解放程度、創新能力等影響,深化金融改革雖然不斷推進,但現有金融業態、金融工具、產品開發能力和服務能力還不能有效促進富裕的金融資源與饑渴的企業需求之間對接。這啟示我們還要進一步大膽解放思想,改變坐商模式,隻要企業需要,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都應該拓寬視野、努力創新。
四、在改善民生和社會建設方麵發揮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
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應主要依靠發展資本市場、發展資本市場資產管理機構,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和工具創新。擴大社保基金籌資渠道、建立投資運營製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需要政策放鬆和工具創新,為社保基金嫁接資本市場投資創造安全通道和手段;同時調動這些基金更好支持本地經濟發展。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需要資本市場研究創新和融資支持,培育適合中國特色的養老產業和企業,這可能是未來一個很大的朝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