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壺以載道”葛韜紫砂作品在京展出取得圓滿成功
新聞·資訊
作者:吉喆 丁吉林
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12日, “君子不器,壺以載道”葛韜紫砂作品展在中外首工美術館隆重展出。
本次紫砂展覽活動是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中外首工美術館承辦、葛盛陶莊協辦,活動中向前來參觀的觀眾們展示了近百把來自宜興葛盛陶莊的代表性紫砂作品,其中包括葛盛陶莊創始人、著名紫砂工藝師葛韜先生30件重點作品和葛盛陶莊其他重要成員紫砂作品60件,此次紫砂展覽是對葛韜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對當代宜興紫砂藝術乃至紫砂文化的一次直觀反映。?此次參展的紫砂作品中,不乏各式各樣的泥料種類,有紫泥、有朱泥、有綠泥……;不乏有流傳百年的經典壺型,有石瓢、有提梁、有方壺……;也不乏有頗具時代色彩的創新壺式,有通過西安法門寺頓生靈感的《壺中塔情》、有取材於上海世博盛會的《相擁世博》、有對愛情歌頌讚美的《傾心佳侶》;亦不乏有促進紫砂文化傳播,屢獲獎項的經典之作,有2006年為上海合作組織之作的《元首壺》,被胡錦濤總書記用來招待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六國元首、有2007年製作的《孔明扇壺》榮獲首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金獎、有2009年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佳創意獎。每一把壺都展示出了葛韜先生高超的技藝,散發出了濃厚的文化意味,可謂不一而足、精彩紛呈。
在本次活動開幕儀式上,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馬達、中外首工美術館館長朱景優、北京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趙為民教授、葛韜夫人葛盛陶莊總經理陳慧華女士等作了精彩講話,他們表示,紫砂在諸多的藝術門類中有他與生俱來的特征和優勢,它以表麵的圖案和銘文來記載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又與茶道緊密結合形成最具民族特色品茗文化,傳遞了一種“心平氣和”的核心文化理念,這就是紫砂與其他門類相比獨有的藝術魅力。此次展覽活動的舉辦,不僅是對葛韜先生作品的一次較大規模的集中展示,也是他對紫砂藝術創新、創意的一次係統詮釋。
在現場觀眾的萬分期待當中,葛盛陶莊創始人、著名紫砂工藝師葛韜老師向大家講述了此次紫砂展覽中為壺友們帶來的部分代表作品,並從紫砂壺不同原料、不同造型等多個方麵為我們講述此次參展作品的藝術特色,還站在一個專業製壺者的角度為現場的壺友們展示了一把紫砂壺由紫砂原料到成型、再到成品的精彩曆程,使現場的觀眾們從中明白了如何去鑒定和收藏紫砂壺,鞏固了大家對紫砂文化的認知。
活動期間還為到場的壺友們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麵的紫砂壺交流鑒定會,火爆的活動現場甚至有不少壺友攜帶自己珍藏多年的愛壺,拿來請葛韜老師鑒定,分析每把壺的泥料是否正宗、造型有哪些特色、有什麼樣的藝術價值、是否是把值得收藏的好壺。通過專家現場演示和解說,每位壺友對自己的愛壺有了重新的認識,有的壺友的愛壺泥料純正、色澤淳樸,壺型出自大家之手,這次鑒定更加堅定了他收藏該紫砂壺的信心;有的壺雖然造型還算不錯,但泥料並非真正的紫砂泥,這讓觀眾們更多了一些鑒別紫砂壺的技巧。